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刘小华:做大做优经济“蛋糕”为建设幸福湛江奠定基础

2011-05-12 08:52 来源:湛江日报 作者:刘小华

湛江工业园区一角(资料图)

二、全面增强产业竞争力是做大做优经济“蛋糕”的重中之重

产业竞争力是一个地区最重要、最核心、最现实的竞争能力。目前,我市产业结构还不够合理,二、三产业比重明显偏低,新兴产业尚未有效破题,企业“少、小、散、弱”问题突出,优势产业缺乏龙头骨干,县域经济相当薄弱。我们必须把全面增强产业竞争力作为推进跨越发展的重中之重,抓紧编制完善全市产业发展规划,坚持扶大扶强扶优,充分发挥驻湛央企、省企骨干作用和民营企业较多的优势,实施工业发展“千百十亿工程”,打造年产值超千亿元企业2家,超百亿元企业或企业集群10家,年产值超十亿元企业30家,打造一批“旗舰”式优势企业,扶持一批行业“单打冠军”,培育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建立起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发展集聚化、产业竞争力高端化的现代产业“兵团”,形成具有湛江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和“轻重并举、星月同辉,海陆统筹、内外兼引,市县联动、错位发展”的工业发展新格局。

(一)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发展支柱。优势产业是对湛江当前有重大影响的支柱产业,要加快发展、转型升级、做大做强。

加快打造产业航母。一方面,要全力推进重大工业项目加快建设。当前最重大最迫切的任务就是把广钢环保迁建和中科炼化项目作为“头号工程”,提供最优质高效的配套服务,确保项目如期动工、如期投产。全力加快推进晨鸣林浆纸一体化项目,确保首期项目今年上半年投产,力促二期项目早日建成。另一方面,要全力谋划发展钢铁、炼化、造纸三大项目的循环经济配套产业链。积极推动项目内部、项目之间及项目与社会之间形成三大层次的循环经济,努力打造国家级重化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区。按照“龙头项目—产业链—产业基地”的发展方向,大力培育发展上下游配套产业,形成钢铁、石化、造纸产业集群和“115”基地,即超1000亿元产值的现代化石化基地、超1000亿元产值的现代化钢铁基地和超500亿元产值的国家级林浆纸一体化产业基地,把三大产业打造成最具规模优势的支柱产业。

加快提升传统工业。要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农海产品加工业和制糖、小家电、家具等传统工业,推动产业链条向高附加值两端延伸。注重品牌带动,依托优势企业和名优产品,努力打造更多国字、省字号名优产品,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品牌。尤其要积极引导和推动优势传统产业入园发展,集约发展,加快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和产业集群。

加快做强港口物流。要以深水良港为依托,加快完善集疏运网络,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建设大容量、低成本、高效率物流通道。在巩固大宗散货运输的基础上,大力发展集装箱物流业,加快形成大宗散货和集装箱并举的港口物流格局。推进无水港建设,拓展物流腹地。高起点规划建设港口物流园区,拉长港口物流产业链。积极争取国家批准建设保税物流中心、保税港区,提升港口物流业的国际竞争力。力争5年内湛江港口货物吞吐量实现翻一番以上,进入全国十大港口行列,基本奠定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物流中心的地位。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要善于运用工业理念谋划现代农业发展,加快建设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等优势农产品基地。重点推进正大(湛江)农业综合开发基地、湛江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南国花卉科技园、湛江农垦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等现代农业项目建设。进一步提高农业组织化和市场化程度,提高农产品加工率和商品率,提升农业综合效益,争创广东省现代农业示范市,推动我市从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

(二)大力培育新兴产业,打造发展新增长点。新兴产业是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我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产业发展的重要主攻方向。要在抓好传统优势产业的同时,积极培育发展新兴产业,不断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加快培育发展旅游产业。要用世界眼光、国际标准谋划旅游业发展,主动对接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高标准制定实施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把旅游开发与城市提升拓展、海岸海岛利用、发展现代农业、弘扬历史文化、繁荣商务会展、引导康体休闲、推广科普知识等有机结合,推动旅游业扬优势、造亮点、上位置,成为我市新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加快规划建设大型旅游码头、大型邮轮母港、环雷州半岛旅游观光通道等旅游基础设施,促进一批海湾、海岛、海岸等优势旅游资源得到开发利用。支持徐闻建设省旅游综合改革示范县。加快湖光岩、特呈岛等一批知名景区提升上档,开发一批新的特色景区景点,发展一批高端旅游产品,完善旅游产业链条。加强旅游策划和宣传,打响黄金海岸、热带绿都、天南古邑、魅力港城等旅游品牌。坚持在保护中开发优质旅游资源,着力引进“有理想、有文化、有实力、有经验、有品牌”的旅游投资企业,防止小企业圈占优势资源,防止马拉松式开发建设,防止变相搞房地产业,防止一哄而上无序发展,防止雷同重复千景一面,确保优势资源打造优秀景区,形成优势产业。

加快培育发展海洋经济。以建设国家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地区为契机,用创新思路谋划海洋经济发展,抓紧编制实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积极争取国家、省有关政策,在注重保护海洋资源的同时,科学围(填)海造地,科学开发海岛和利用岸线,向海洋要资源,要潜力,要空间,加快做大做强“蓝色经济”。在巩固发展海洋捕捞、海洋养殖、海洋油气等优势产业的同时,加快发展海洋能源、海洋旅游、海洋生物制药等新兴海洋产业,特别要大力发展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和船舶修造业,打造海洋经济核心竞争力,努力实现海洋资源大市向海洋经济强市转变。

加快培育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推进广东(湛江)统筹城乡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制定金融发展优惠政策,加快建设金融服务区,引导金融机构聚集发展,做大金融产业。充分发挥广州银行电子结算中心湛江分中心的作用,加快打造粤西区域票据管理中心、金融交易中心和后台中心。积极引导推动商业产业集聚,大力发展大型商贸、仓储、物流产业,进一步增强湛江的区域商贸、物流中心地位。大力发展电子商务、软件服务外包和文化创意产业,抓紧规划建设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园区,出台优惠政策发展总部经济,推动发展保险、证券、会展、中介、康体、商务等服务业,促进第三产业全面繁荣。

加快培育发展“四新”产业。一是加快培育新电子产业。大胆谋划引进一批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成长性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项目,做好“无中生有”文章。二是加快培育新能源产业。利用资源优势,积极发展以风电、生物质能发电、潮汐发电、太阳能利用等为重点的新能源,尤其要重点探索发展光伏产业等新能源设备制造业。三是加快培育新材料产业。重点围绕我市钢铁、石化、造纸三大产业发展精品钢、新合金、高性能合成树脂、高分子材料、光电子化学品、节能型墙体材料、新兴墙体涂料和优质特种纸等新材料。四是加快培育新医药产业。充分发挥在湛高校和南药研究所的科研优势,推动产学研相结合,积极开发海洋生物医药和南药新品种,发展一批医药龙头产业,把湛江建成我省重要的医药产业基地。

(三)大力办好工业园区,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建设工业园区是促进工业集聚发展的最佳选择。要旗帜鲜明地抓好工业园区建设,让园区成为承接产业转移、培育产业集群最重要的载体和提升工业竞争力、壮大财源税源、推动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增长极。

着力建设专业性工业园。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开发、扬长避短、错位发展的原则,加快建设专业性工业园区。市要重点加快广州(湛江)产业转移工业园建设,加快规划建设奋勇华侨工业区,抓紧规划建设钢铁、石化、造纸配套产业园和电子信息产业园,为承接三大项目上下游产业、引进培育新兴产业搭建良好平台。除城市中心区外,县(市、区)要集中力量办好一个以上主导产业突出的工业园,并按照工业新城的要求,注重配套完善各类服务平台,提升园区吸引力和竞争力。

着力培育发展产业集群。要把培育主导产业理念贯穿园区建设全过程,以专业性园区为依托,围绕重大项目、主导产业积极开展产业招商,引导同类型企业聚集园区,互为车间,集约发展,形成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市建立重大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支持顺德(廉江)、龙岗(吴川)两个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加快发展主导产业,加强对各县(市、区)工业园区产业发展的协调指导,努力在全市打造5个以上省级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各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抓产业规划,抓园区定位,抓大项目引进,抓配套产业链的培育和延伸,集中力量打造拳头产品,做强主导产业。

(四)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有效增强发展后劲。招商引资是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也是欠发达地区借力发展、跨越发展的必然选择。必须把招商引资作为做大做优经济“蛋糕”的“第一抓手”抓实抓好。

强力推进招商引资。要尽快建立招商引资责任制、激励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市成立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协调小组,并组建钢铁、石化、旅游、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五大专业招商队伍和对接央企省企的招商队伍,各县(市、区)也要结合实际成立专业招商队伍,形成主要领导挂帅招商、专业队伍专司招商、职能部门积极招商、各级部门配合招商的招商引资工作新格局,使招商引资工作由被动招商向主动招商转变,由项目招商向产业招商转变,由全民招商向专业招商转变,力促招商引资取得重大突破,形成“既有明月当空,又有满天星斗”的崭新局面。

提高招商引资质量。要开阔招商视野,提高招商门槛,实行招商选资,大力引进高技术、高成长、高税收,用地少、污染少、耗能少的项目,尤其要强化税源意识,瞄准税收上工业项目,做到“大税大干、小税小干”。要围绕主导产业招商,引导产业关联发展、配套发展、集聚发展,形成优势产业集群。

注重优化投资环境。要牢固树立为企业服务的意识,强化“你投资,我服务;你创业,我铺路;你发财,我发展”的理念,进一步优化政务、法治等投资环境,努力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保姆式服务,营造开放包容、公平竞争、讲求诚信的市场环境,促进以商引商,形成“引进一个、带动一群、发展一片”的效应。

(五)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加快补长发展“短板”。县弱则市弱,县强则市强。能否破解县域经济薄弱这一瓶颈,补长县域经济“短板”,是检验我们攻坚克难能力、协调发展本领的“试金石”。要紧紧抓住市级经济酿育重大突破、高速公路连通县域、富县强镇事权改革全面推进等契机,突出抓好县域经济发展。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要把发展民营经济、促进全民创业作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尤其要把发展民营工业作为重中之重。进一步完善和落实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在鼓励本地民营企业家扎根创业的同时,发动湛籍在外民营企业家回乡创业。建立健全对中小企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着力解决中小企业用地难、融资难等问题。编制出台民营企业创业投资指导目录,引导民营企业重点投资发展税源型经济。引导支持民营企业以资本为纽带,与大企业开展合作,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不断壮大规模、转型升级、做大做强。

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要把城镇化作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实现产业发展与城镇建设相互促进。尤其要提升县城规划水平,按照中等城市标准,加快县城建设步伐,增强城区集聚辐射功能。落实各项支持政策,做大做强中心镇。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宽农民、投资者和务工经商人员落户条件,积极引导工业、服务业、房地产业向城镇集聚,打造县域经济增长极。

切实加大扶持指导力度。把县域经济发展提到更加突出位置。抓紧推动高速公路与各县(市)县城、工业园区、重点旅游景区的连接线建设,加快连结县城和中心镇的路网建设。建立市、县(市、区)招商引资联动机制和利益共享机制,推动重大产业项目或产业配套项目向县域布局。加大对县(市)财政转移支付力度,重点扶持建设产业转移工业园,增强县域造血能力。

12345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开云(中国)

  • 湛江的墙,会讲故事
  • 游鱼跃彩  民俗流芳
  • 踏青赏花 春色醉人
  • 麻章区2025年“南粤春暖”暨重点群体专场招聘会举办
  • 天宇上演金星伴月
  • 惠风拂南国 繁花竞港城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