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要大力推进社区建设。
社区是构成城乡社会的基本单元,是群众的聚集区和利益的交织处,是社会组织的落脚点和社会资源的承载体。
在大量的“单位人”“集体人”向“社会人”转变的当下,社区服务显得越来越重要。必须把社区建设作为加强社会建设的基础工程和切入口来抓,促进社会安定祥和、人民安居乐业。
大力探索和推广社会管理网格化工作模式,构建集“人、地、物、事、组织”于一体的网格化、信息化社会管理体系。健全社区党组织,把党组织建在网格上,让广大党员“亮身份、作表率、起作用”,做群众的知心人和服务者,努力为群众提供便利化、个性化、精细化服务。完善社区治理结构,理顺和规范社区党组织、居委会、业主委员会之间的关系,实现政府管理与社区居民自治有效对接、良性互动。健全社区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厘清乡镇(街道)管理职能和部门专业管理的职责关系,明确市、县(市、区)、镇(街)各级职能部门工作进社区的方式,规范各职能部门执法和服务行为。
鼓励非户籍居民参与居委会建设,探索非户籍居民参与社区自治的新途径,增强外来人员的参与感和融入感。支持社区开展社会救助、劳动就业、维护秩序等服务,增强社区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四要大力推进志愿服务。
志愿服务作为推动人类发展、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事业,越来越得到各国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近年来,我市社会志愿服务发展较快,拥有志愿者组织3000多个、人员约20万,在扶贫救助、心理健康、环境保护、防灾减灾、爱国教育等服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要借鉴国内外志愿服务的做法和经验,进一步弘扬志愿精神,激发公众参与志愿服务热情,推动志愿服务事业发展。
开展志愿服务研究与培训,开辟志愿服务新领域。推行“社工+志愿者”模式,建立健全志愿者基金会,培育发展社区志愿者组织。
以“五市同创”和省运会举办为契机,促进志愿服务事业发展常态化、规模化、制度化。完善志愿服务政府购买和激励机制,培育志愿服务品牌,打造“志愿者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