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山部分街道网格化管理示意图。 肖胤 摄
“乱摆卖为何屡治不愈?”“街道刚打扫又有人扔垃圾有没有人管?”“邻里发生纠纷到底谁来调解?”这些让老百姓发牢骚的问题,恰恰是城市社会管理中的“顽疾”,总是在众多监管部门的眼皮底下一再“复发”。作为湛江中心城区的霞山昨天启动社会管理创新模式,力推“网格化管理”,将各种资源下沉到基层,责任明确到个人,力求攻克社会管理中的种种“顽疾”。
社会管理创新转动“魔方”
作为湛江主城区的霞山,历来是治安压力最大、人口构成最复杂的地区。正因为如此,这里也是我市制定的社会管理工作创新试点地区,如何在一个繁华而复杂的城区构建现代化社会管理机制,是当前霞山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是从中央到地方正在探索解决的共同难题。
霞山找到的“药方”是“网格化管理”。所谓网格,就是将城区行政性地划分为一个个的“网格”,使这些网格成为政府管理基层社会的单元。打开霞山网格化管理示意图,可以看到霞山的10个街道的38个社区被划分为86个网格,从而在“区—街道—社区”这一三级管理结构之下,增加了“网格”这一个新的层级,变为四级责任体系。而网格的划定主要依据当地人口密集程度和社会管理工作的复杂程度,一个网格内的人口总量一般在4000-5000人。
以工农街道为例,这个面积并不大的街道被划分为12个网格,并由区委书记庄晓东亲自挂点,因为这里是霞山人口最密集、社会管理任务最重的区域之一。从这一点也能看出,网格的划分不再基于过去的行政区域,而是遵循了一种以更为务实、科学的逻辑,庄晓东说这是为了让管理工作能够“横到边,纵到底”,是一种极为清晰、明确的社会管理单元划分方式。
事实上,霞山推行的网格化管理,就是要彻底打破过去行政部门条块分割、各自为政、推诿扯皮、责权利不明的种种弱点,象“玩魔方”一般,将资源腾挪整合,构建一个全新的社会管理体系。
一张网格颠覆旧格局
“网格化”的核心并非仅仅是增加一级更小的基层管理单元,而是彻底改写基层社会管理的体制。
当前,某些地区的街道、社区等基层单位掌握的资源远远不能满足其社会管理任务的需要。一方面街道对各类条线部门缺乏有效的制约机制,无法真正主导条线部门的行政行为;同时,由于街道负担过重,资源匮乏,自然将相当多的行政工作往下转移到居委会的身上,从维稳到计划生育,从统战到公共安全,一切事务进社区,让社区不堪重负,工作效果却不尽人意。
网格化管理就是为了彻底颠覆这种管理格局。在网格版图划分清楚之后,霞山区重新整合了区内的所有行政管理资源,并将其下沉到每一个网格中去,用区委书记庄晓东的话来说,是“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在区一级的网格化管理监督指挥中心之下,每一个网格根据各项工作分工,配备一套人马各司其职,责权利高度明晰。譬如工农街道下的各网格,配备网格管理长、社区干部、城管执法队员、环卫工人、片区民警、监督员等一套班子,每个人有明确分工。“实质上就是把过去各自为政的各种人力资源重新整合,分配到一个个网格中去,不够的人手我们再面向社会招聘,让社会管理重心下移、阵线前移。”庄晓东介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