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门外汉”养羊 三年翻十倍

2015-04-22 09:12 来源:湛江日报 作者:莫松萌 张永幸 特约通讯员 王德斌 通讯员 陈一栋 张思燕

在南方发展养羊产业,是未来我国畜牧业发展的大趋势,今年4月,央视农业频道播出专题片《让羊过上好日子》,李建军和他的羊齐齐上了电视。这些圈养在廉江新民镇的山羊究竟有何讲究?近日,记者走进新民镇三角村的种羊基地一探究竟。

精细化养殖 三年从200只到2000只

采访车来到养殖基地门口,要开过一趟“车辆消毒池”;人要走进羊场,要走过一间紫外线消毒室,在室内过道绕几个来回。“紫外线光线有杀菌作用。我们走这几趟,身上不少细菌都被清除。” 李建军说。

几番周折进入羊舍,空气中散发的羊粪并不刺鼻,墙上地上看不到粪便或杂物。羊舍内装有音响,不断地播放音乐,畜牧师李广富介绍:“这音乐放给员工听,也放给羊儿听。”他高高举着玉米杆喂努比亚公羊,羊站起来比人还高。

羊儿住宿的地方称作“羊床”,那是用杉木做成的漏缝地板。羊在地板上活动,拉出的粪便落在地面。再经冲洗,羊粪顺着地面坡度统一排放。每天工人两次清理粪便,每隔两天冲洗地板下面的粪污。据了解,这些羊粪作为有机肥,用以种植养殖场周边的植物。

李建军的羊舍还没那么简单。羊舍实现“冬暖夏凉”:舍内建有取暖器,20分钟内就能加热到18—35摄氏度;顶棚有洒水装置,配备大功率风扇,能在夏天里给山羊“开空调”。山羊从放养到圈养,为保证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养殖场6排羊舍均建有“运动场”,“运动场”面积刚好是羊舍两倍。羊舍与“运动场”相连,山羊想动想静,想吃想走,都可随意发挥。

喂羊的玉米秸秆,散发着玉米的香甜,那是刚从田里收割回来,人也可以食用。有意思的是,当整车秸秆运进羊舍,又有半车秸秆运了出来。李建军说:“羊喜欢边走边吃,爱吃新鲜。它们吃剩的不要了,我们就给换新鲜的。”除了新鲜,还讲究饮食均衡。养殖场周边种上多种植物,除了玉米外,还有墨西哥玉米草、皇竹草、苏丹草和黑麦草。

为防控母羊的生育风险,养殖场每只羊都有一张“身份证”。身份证号码就在羊的耳朵上,号码的秘密藏在羊舍旁档案室的文件夹里,里面详细记录羊的交配和怀孕时间、以及注射疫苗和驱虫记录等等。当山羊得病或生育,畜牧师就能根据记录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别小看山羊的“身份证”,通过这个管理体系,养殖场一年挽回四五十只小羊羔的性命。

123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开云(中国)

  • 央企+湛江:携手创未来 动力更澎湃
  • “大长了中国人的精气神!”
  • 滨湖春色 秋英盛放
  • 徐闻前山镇:以产业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 遂溪界炮镇开展绿化行动 助力乡村振兴与风貌提升
  • 湛江招商朋友圈不断扩大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