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的浪认得你,它记得老班长的女儿看战舰时眼里的光,记得烈士陵园的白鸽掠过你红领巾的清晨……如今你以水兵之名重返父辈的战场,这不再只是传承,更是归来。他守护过的航标灯会照亮你的战位,你蹚过的每一朵浪花都将亲吻他长眠的海疆!”
手捧着父亲曾经的战友写给自己的卡片,身穿迷彩服的新兵陈曦已泪流满面,离开了9年的父亲仿佛又站在了眼前。
2025年3月,湛江市征兵办迎来一位特殊的应征青年——因公牺牲军人子女陈曦。19岁的湖南姑娘辗转八百公里,回到户籍所在地湛江,选择在父亲生前的部队驻地应征入伍。
海边的故土 沉痛的记忆
对于陈曦来说,湛江这个地方,是曾经的家,却也是承载着最悲伤的记忆的地方。
“我的父亲是一名军人,我一直在广东湛江这里长大,对我来说,湛江有我的童年,还有很多幸福快乐的回忆。”陈曦回忆道。2016年,父亲因公牺牲的消息传来,晴天霹雳般夺走了原本属于他们的幸福。因无法承受失去爱人的痛苦,母亲带着陈曦回到了湖南老家生活。
“当时我只有10岁,在葬礼上,看到爸爸的遗体变成了一个小小的盒子,我的世界崩塌了,一直不敢去相信,爸爸已经不在了……”贯穿在陈曦生活之中的,除了失去父亲的痛,还有父亲曾经在她心里埋下的“火种”。
父亲的话语 信念的火焰
在陈曦的记忆中,爸爸总是很少陪在自己身边,当看到别人的爸爸,她也会埋怨父亲。“我问他为什么总是不陪我,他就跟我说了这样一句话:军人的职责是守护国家、守护人民。”懵懂的小陈曦无法理解父亲的话语,但却感觉心中隐隐燃起了一团火。
岁月流逝,心中的“火”慢慢地烧成了一个信念——“我想成为像父亲那样的人,我想成为一名军人。”为了奔向梦想,陈曦早早地就开始做准备。她开始坚持每天进行体能训练,让自己的身体能够达到入伍的标准;她反复思考,对于成为一名军人,自己是否已经足够坚定,最终,她对自己给出了肯定的答案。
于是,陈曦鼓起勇气向母亲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和决心,面对女儿,母亲虽然担心和不舍,但最终还是选择了相信她和支持她。
“妈妈是一个很坚强的人,但她还是哭了。她跟我说:你不用像你爸爸那样干得那么好,你就只要尽力,好好干,坚持下去。”
曾经的家乡 逐梦的方向
今年2月,即将大学毕业的陈曦,拖着行囊,怀里揣着父亲的照片,踏上了重返湛江的路。身在长沙的陈曦,选择了从湛江参军入伍。
“我想跟着父亲的脚步走,我想从父亲走的地方出发。”通过层层筛选后,陈曦终于如愿成为了一名新兵。迷彩服、红绶带、大红花,当把这些穿到了身上,陈曦也终于明白了父亲说过的话。
“现在回想父亲说过的话,我真正感受到了自己的职责,我的肩上是一个很大的担子,我想把一辈子都投进去。”谈到未来的目标,陈曦表示,她没想过自己要取得怎样的成就,只想不断地提升自己,成为一块“哪里需要往哪搬的砖”,希望自己一辈子都能留在自己最向往的军队里。
时隔多年,陈曦终于回到了父亲曾经工作的地方。
“爸爸,我又回到你的怀抱里了。”走过熟悉的训练场、熟悉的食堂、熟悉的路,父亲熟悉的身影仿佛又与她站在了一起,不同的是,女儿已经长大了。
“我已经长大了,可以接过你手中的接力棒了,你放心,家里都好,我也会继续努力,朝着你的方向,成为像你一样的人。”陈曦对父亲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