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湛江市2025年社会观察助力“百千万工程”专题活动暨市级社会工作观察站授牌仪式举行。(2月21日《湛江日报》)
2月21日湛江日报在头版刊登了一则新闻——《湛江市3个社会工作观察站授牌成立》,说的是,市委社会工作部为首批3个社会工作观察站授牌,并为首批社会工作观察员颁发聘书。
新闻中有个新鲜的关键词——“社会工作观察”。究竟什么是“社会工作观察”,其站点的设立、观察员队伍的组建,又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搞基层治理,民情要准、民意要清、民怨要疏、民心要通,要用眼看清基层的真相,用耳聆听百姓的声音,用脚丈量社区与村庄,用脑解析纷繁的社会现象、发现背后的真相。于是,社会工作观察制度应运而生。
去年,广东省委社会工作部在全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清远现场会上,总结提升清远市社会工作观察制度的经验做法,全面推出了社会工作观察制度。所谓“社会工作观察制度”,是在各级党委社会工作部的领导下,创新密切联系群众工作机制,完善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通过统筹协调机制,把党的社会工作延伸到基层一线,推动社会资源和社会服务下沉到群众身边,通过建设社会工作观察站和社会工作观察员队伍等方式,自上而下传递党的政策信息,自下而上征集人民建议,观察社会、吸纳民意、汇集民智、疏导民怨,从而夯实党的群众基础和执政基础的一套制度体系。社会工作观察制度,开启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一扇视窗,架起了党群日常紧密联系的一座桥梁。
从上述意义进一步理解,社会工作观察站,则是深入基层、倾听民声、收集民意的前沿阵地。我市首批3个社会工作观察站,分别设立在湛江日报社、赤坎区党群服务中心以及廉江市城北街道众鼎社会工作观察站。这些观察站依托不同的平台优势,能够广泛接触到社会各阶层、各领域的人群。比如湛江日报社,作为本地权威媒体平台,具有信息传播快、覆盖面广的特点,能够借助媒体渠道广泛收集来自不同地域、不同群体的声音。
社会工作观察站的出现,将为社会治理带来多方面的积极影响。它极大地拓展了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渠道。群众能够通过观察站这一平台,将自己对社区发展、公共服务等方面的看法和建议直接反馈给相关部门。这不仅激发了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也让政府在制定政策、开展工作时能够更加贴近群众需求,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另外,通过对社会动态的持续观察和对社情民意的深入分析,观察站能够及时发现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和潜在的隐患。这些问题和隐患一旦被发现,就能迅速反馈给相关部门,促使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从某种意义上说,观察站甚至能够凭借其独特优势第一时间介入矛盾纠纷,协调各方资源,推动问题的妥善解决,从而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首批观察站、观察员亮相,只是迈出了第一步。期待相关工作见行见效,探索出一套有湛江特色的社会工作观察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