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不再结伴上学放学,一般都是家长亲自接送。图为某学校门前等孩子放学的家长。
当时觉得棉花糖是最不可思议的,一勺勺的糖进去,一团团的“棉花”出来。糖人5角一个,有孙悟空、猪八戒,能买到一个是相当的奢侈了。老鼠屎貌似而神非,一粒一粒黑褐色,味道酸酸甜甜,是我们最喜欢的零食。
夏天,白色的木头箱式手推冰棍车,也在这里走街串巷。掀开盖,是几个敞口的暖壶,分盛不同品种的冰棍。冰棍2分一根,真的是除了“冰”就是“棍”,小时候买一根咬着吃,大家都说我奢侈,原来是要一口一口地吸。
放学的街上总能听到一长一短的“糖胶……卖糖胶哟……”这悠扬、独特的诱人嘴馋的吆喝声。每次,不管我们在同学家门口玩得多入迷,一听到叫卖声,就不约而同地停下来,一窝蜂向糖胶佬那儿冲去,紧跟在他的后面。等糖胶佬放下担子,孩子们就立即把担子团团围住,目不转睛地盯着担子中用红糖煮制的糖胶,口水一滴滴往下流。我喜欢吃花生芝麻糖。糖胶表面撒着炒熟了的花生芝麻,吃起来又香又甜。
街头肩挑小贩售卖的糯米鸡和猪肠粉,是我们最馋嘴的早餐。糯米鸡就是将糯米、八角粉、葱花等生馅蒸熟,滚裹面粉浆炸至淡金黄色。咬开外层,里面的饭团白中带星星点点的浅褐色,软韧湿润,味鲜可口。也有用荷叶包裹着糯米饭蒸好出售的,成扁平起角的四方形。那用米浆蒸制成薄块,卷圆呈猪肠状的肠粉,热腾腾的。食用时,将肠粉切成小节,置在碟中,依次加入上酱油,韭菜油、葱花蒜蓉、炒白芝麻或咸甜酱拌匀而食,香滑可口。
趟栊门见证了福建街老巷深宅里的生活细节,趟栊和它身后的木屋一样,在如今的时光中讲述着历史和文化。文化的原点与高速发展的经济,与拔地而起的大厦相比,似乎变得渺小。福建街上的小吃,虽然表面不美丽,不知道为什么,心已经被触动。糯米鸡那猪油炸干葱的香味,猪肠粉韭菜油的香味,今日依然缭绕在记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