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说
“以前待遇和公务员待遇相差还不大,大家也就没在意。但自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收入差距逐渐拉开,我一下属,因为保留了国家干部身份,退休后拿一万多块钱,我现在只有3000多,相差两倍多。”
政府说
“不要再就同一事项重复信访”。
律师说
“虽然劳动部门和法院最终没有受理这起复杂的案件,但政府引导信访户打官司仍有很大的正面意义,彰显了政府尊重法治,建设法治社会的决心,从这一点而言应该肯定政府的举动。”
官方回应
政府引导退休工人走法律途径
平沙镇信访部门昨日书面回应称,珠海市平沙华侨农场成立于1955年,是综合性的大型国有企业,下设有16个分场和医院、学校等。1989年12月,珠海市委市政府决定设立“平沙管理区”,并赋予县一级经济管理权力,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区机关机构同时是华侨农场的机关机构,当时市编委核定平沙管理区机关人员编制为180名。
该部门表示,2000年平沙管理区撤区建镇,下设16个社区居委会,从机关分流一部分人员到居委会等单位工作;原在农场下属工矿企业及分场等单位工作的有关人员保留在原单位工作,归类为企业干部。据核查,1990年成立管理区时,后来投诉的退休企业干部不在农场机关工作(个别原来在农场机关工作的人员后自行申请从机关调到企业工作,其人事关系也随迁),该类人员退休时根据所在单位性质、人员编制不同进行区别办理,退休待遇与行政、事业单位人员也有所不同,至目前为止,原平沙华侨农场退休企业干部还有约170人(原190多人)。
该部门介绍,近年来,以廖培新为代表的平沙镇退休企业干部多次到市、区、镇各级部门信访,要求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干部享受同等退休待遇等问题,平沙镇各相关部门已就此多次明确书面答复,珠海市信访局于2011年11月24日作出了终结复核意见(珠信复核字[2011]040号),“不要再就同一事项重复信访”。
平沙镇相关人士介绍,2013年,政府引导退休工人走法律途径,工人代表先后向珠海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金湾区人民法院提出了相关诉求,要求恢复国家公职人员待遇并补偿待遇差额,但均被裁定为:不予受理。珠海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了终审裁定:维持原裁定。由于他们没达到诉求目的,部分人员仍继续信访市、区、镇。
平沙镇政府相关人士还证实政府通过国企帮老人垫资打官司一事,但究竟花了多少钱不愿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