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空保养装备。
肩上担使命,岗位当先锋
南沙常年高温高湿高盐多台风,素有“太阳海”之称,环境条件十分艰苦,至今交通不便,供给困难。
1992年,李文波怀着激动的心情第一次登上永暑礁执行任务。当时礁上工作条件简陋,观测站缺设备、缺教材、缺骨干,可以说是一穷二白。
为了建好气象观测站,李文波带领气象分队官兵因陋就简,想方设法,将气象观测场、预报室等10多个场点,逐一进行升级改造,相继安装了气象数据接收系统等先进设备。
南沙气象复杂,强对流空气活动频繁,如果预报不准,就会给战备巡逻、物资补给等带来极大困难,甚至给值班舰船造成危险。
李文波结合守礁实践,带领分队人员对南沙海区天气的变化规律,尤其对灾害性天气变化进行深入细致的统计分析,总结出一系列准确预报天气变化的规律,为值班舰船和守礁部队提供了准确的气象参考,多次使值班舰船脱离险境。
2007年12月,在永暑礁守礁的李文波在课外活动时发现风向、风力和海况出现了异常状况,他立即赶到气象预报室,仔细查看分析近期气象传真图,最后得出强冷空气急速南下的结论,并及时向礁领导汇报,建议值班拖船出港避风。
数小时后,永暑礁海域刮起了9级大风,港池里涌起了3米高的巨浪,由于拖船提前出港,及时有效地避免了重大安全事故。
为了把每一次观测、每一组数据搞精准,李文波坚持对每天的观测数据、每月的数据报表、每年的数据汇编,反复进行比较核对,从不放过任何一个标点、疑点和小数点,或者再细微的异常,也绝不放过。
2009年8月,他发现永暑礁水准点地基出现裂纹,马上意识到这有可能影响到南沙地区所有潮汐观测数据的准确性,于是立即向上级建议进行复测和校准。
征得上级同意后,他带领分队官兵忍受烈日暴晒、海水浸泡、被珊瑚和海胆刺伤的恶劣作业环境,在长达3海里的距离上,主动加大测量密度,坚持每10米测一次,每个数据都反复测几遍,前后仅用了5天时间,就把水准点的误差准确无误地校正过来。
今年9月份,台风“海鸥”正面袭击南海海域,永暑礁港池内惊涛骇浪,别说是到气象台测量数据,就是在室外站稳都很艰难。
可李文波硬是让分队官兵用麻绳绑住自己的身体,爬到了楼顶气象台测量数据。他说:“气象条件越差,我们越是要把数据测量准确无误,这样才能给国家气象部门提供可靠的依据,才能使台风给人民群众带来生命和财产安全风险降至最低。”
正是凭着这种对工作精益求精,对党和人民的无比忠诚,他连续23年观测数据无差错,观测站上报数据的质量年年被评为优等级。
如今,获得“南粤楷模”荣誉称号的李文波倍感光荣却很淡定,他依然像一根钢钉牢牢铆在南沙礁盘上,随时保持着冲锋姿态,从事着他挚爱的南沙气象观测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