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波带领分队战士测降雨量。
埋头深钻研,耕耘结硕果
1990年调入南沙守备部队后,李文波的专业由原来的海洋调查改为海洋水文气象观测。
面对新工作岗位的陌生业务,他不等不靠,从头开始,利用点滴时间广泛学习《海洋观测规范》、《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和《海洋站海滨观测报告电码》等知识,每次换防,他都放弃休息,或到广东海洋大学、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等科研院所请教专家教授,或整天泡在图书馆查找资料。
工作之余,他把时间都用在业务研究上。仅用1年时间,李文波就成为南沙水文气象的“活预报”。
海洋气象分队每天观测了大量的水文气象观测数据,每月需对这些数据编制水文和气象月报表,进行统计和计算。
以前都是由人工完成,由于数据量庞大,经常出现人为错误,影响了资料的质量。为此,李文波自学计算机知识,设计了程序化的水文气象月报表,每月只要输入原始数据,就会自动生成报表,大大节省了人力,也大大提高了资料的准确性。
从1998年开始,他结合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和心得,对永暑礁海洋气象观测站建站以来所有的气象数据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研究,撰写了《南沙海区季风过渡期风的特点》、《南沙海区海浪年内变化特征》等多篇论文,先后在《广东气象》杂志上发表,为进一步研究南沙海区水文气象规律、更好地做好南沙气象服务保障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20多年来,李文波累计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军内外气象部门提供水文气象数据150多万组,创造了连续7300多天无差错的记录。
由于测量夜间海水蒸发量,所用的仪器和方法难于操作,而且误差较大,李文波经过反复摸索和试验,研制出了一套自动滴注式蒸发测量装置,使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这些年,李文波带领气象分队官兵搞了20多项小发明、小制作、小革新,使观测工作的质量效益得到了有效提升,使永暑礁海洋气象观测站在国际海洋观测领域中逐渐脱颖而出,倍受关注。
针对气象分队教材匮乏的实际和南沙海域独特的水文气象特点,李文波带领分队干部编写出版了10多万字的《南海水文气象观测教材》,成为南海舰队水文气象观测专业通用教材,从此结束了南海海洋气象业务培训没有专业教材的历史,先后培养了60多名专业骨干,其中50多人次荣立三等功,2名被评为全军先进水文气象工作者,2人获海军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