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央视播出专题片《古城新颜——湛江》

生动介绍雷州半岛悠久历史、深厚底蕴和传承创新

2025-03-31 14:57 来源:湛江晚报 作者:记者卓朝兴 通讯员林春龙

3月24日,央视金牌栏目“走遍中国”专题片《古城新颜——湛江》在央视中文国际频道(CCTV4)播出,生动介绍了雷州半岛的悠久历史、深厚底蕴和传承创新,雷州曲街建筑群、赤坎老街、邦塘村、雷州窑、雷州石狗等元素先后出镜,受到广大观众、网友关注和好评。

雷州曲街。记者 李嘉斌 摄

在该专题片中,伴随着雷州半岛的秀美风光和丰富多彩人文镜头,央视主播娓娓道来:湛江的文脉在哪里?它是雷祖祠的神秘,是三元塔的威严,是赤坎老街的青石板路,是曲街的骑楼建筑,是邦塘村古老的民居,这些古迹如同历史的见证者,默默诉说着湛江的沧桑岁月。文脉镶嵌在古老的遗存之中,也藏在鲜活的市井生活中。雷剧的高亢激昂、石狗的神秘传说……这些非遗与生活交融在这里代代相传,形成了独特的湛江地方文化。

雷州曲街建筑群被称为“南洋风建筑”,近年来,曲街改造项目启动,政府采取“还原+融入”式打造,不仅修复了缺失的建筑,还充分考虑居民的生活需求,融入新兴业态。在改造过程中,本地的匠人和工艺成为“还原”的关键。广东省级灰塑非遗传承人莫承远参加古建筑修复、创作已有30多年,他的手艺和心血遍布雷州的各个古街区、古村落。改造后的曲街,不仅保留了巴洛克风格的浪漫与雷州传统民居的质朴,还引入了非遗展示、休闲旅游等新元素。

赤坎老街也在改造中重焕生机。赤坎老街的历史可追溯至宋代,从古商埠到清代和民国时期的商业重镇,留下的十个古码头,既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见证,也是赤坎人的乡愁所在。如今,通过微改造,广州湾商会旧址变身为“小林漫画艺术交流空间”;深宅大院静园经过修缮,活化为“岁月如光”主题展览馆;老旧的“染房街”被打造成非遗文创一条街和特色民宿,让游客们可以进行沉浸式的文化体验。老街改造后,还吸引了很多来创业的年轻人,也有很多老住户将自家老房子改建开发,活化成各种充满时尚浪漫气息的小店。

央视节目视频截图。

邦塘村是雷州十大古村之一,自1996年成立古民居保护小组以来,一直致力于古民居的保护与文化传承。保护小组副组长、八旬老人李保卫协助政府修缮“居由轩”和公祠,收集整理家族历史资料。村民李祖校用了近20年自费收集整理古书文献,建立了家庭图书馆,收藏了3万余册与湛江历史文化相关的古籍文献,并计划将村里以前的藏书阁重建办成一个文化馆,将自己收藏的图书文献在其中展示。

雷州窑是广东四大窑系之一,曾在唐宋元时期经海上丝绸之路对外出口贸易,盛极一时。明代禁海后停止生产。经历断代后的雷州窑,近年来在政府与民间力量的共同挖掘下,重新走进了大众视野。七旬老人洪家生耗时3年,走遍雷州200多个窑址,收集了上万件雷州窑瓷器和瓷片。他将自家老宅扩建为博物馆,还通过新媒体平台传播雷州文化。文脉的绵延总会在广阔的民间汇溪成河,这需要人们心怀虔诚,与此同时,也需要有人敢于创新,另辟蹊径。

雷州石狗是汉、越文化融合的产物,经历了祖先崇拜、图腾崇拜、守护神的发展过程,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是吉祥与平安的象征。如今,雷州石狗被赋予了鲜明的时代特色。“90后”海归陈苗辞掉银行工作回乡创业,从一个时尚都市白领变身成传统文化创新者,成立了雷州石狗非遗传承工作室,将传统石狗形象与现代设计相结合,让古老的遗存变成了青春感十足、潮味满满的时尚文创,不断探索着传统文化传承的守正创新之路。

湛江的文脉传承就像一条永不断裂的纽带,连接着过去与未来,绵延不断,生生不息。

编辑:何海清
值班主任:莫松萌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开云(中国)

  • “党建引领植新绿 乡村振兴新活力”植树活动举行
  • 全国首个客滚运输应急保障基地启用
  • 风貌提升“白改黑”  为民铺就“幸福路”
  • 全国男子举重锦标赛暨全运会资格赛  “湛将”王威东夺得55公斤级两枚金牌
  • 寓教于乐 助力养成“三个习惯”
  • 青春赛道 活力无限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