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湛江市多举措开展森林防灭火工作,多点发力,全力打好清明期间防灭火“主动仗”。(3月29日《湛江日报》)
“清明时节雨纷纷”,随着清明节的临近,又到了森林防灭火的关键期。清明期间,扫墓踏青高峰来临,焚香烧纸活动频繁,增强公众防火安全意识,加大防火防灾宣传力度,倡导文明祭祀新风尚,已成为当下的重要任务之一。
清明祭祀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承载着人们对先人的追思与缅怀。然而,传统祭祀方式如焚香烧纸、燃放鞭炮等,极易引发火灾,给森林资源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威胁。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因祭祀活动引发的森林火灾占全年总数量近三成,这些火灾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还破坏了生态环境。
对此,我市全力打好清明期间防灭火“主动仗”,其中最引入注目的是“空天地”一体化防控网络:天上,卫星遥感监测热点,能第一时间捕捉到异常热源;空中,无人机巡航,灵活穿梭于山林之间,及时发现隐患;地面,森林消防队伍、护林员日夜巡护,与林火视频监控系统相互配合,构建起全天候、全地域的监测体系。这种“技防+人防”的组合,大幅提升了湛江森林火情监测覆盖率,为森林防灭火工作筑牢了一道坚固的防线。
与此同时,进一步倡导文明祭祀新风尚也刻不容缓。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近年来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强,文明祭祀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用鲜花代替纸钱、用植树寄托哀思、用网络祭祀表达怀念……这些文明祭祀方式既传承了传统文化内涵,又符合现代文明的要求,不仅减少了火灾隐患,还保护了生态环境。接下来,要继续聚焦重点时段、重点地区、重点人群,持续开展森林防火宣传活动。通过常态化、全覆盖的宣传教育,向群众解读森林防灭火法律法规,普及森林防灭火知识和应急处置技能。另外,还应让森林防灭火知识进校园、进社区,形成“人人都是宣传员、人人都是代言人”的宣传格局,让森林防灭火意识深入人心。
对广大市民朋友而言,防火意识需从“要我防”转向“我要防”。严格落实各项防火规定,切实从源头上消除各种安全隐患,说到底是为了更好地维护自身利益。野外祭祀需使用焚烧桶、金属容器等专用器具,或在指定安全区域内焚烧祭品,并提前清理周边的枯枝、杂草等可燃物。祭扫结束后,务必彻底熄灭灰烬,确认无残留火种并观察后方可离开。
森林防火,人人有责。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倡导文明新风,共筑防火安全,守护好我们的绿色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