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下午,政协第十四届湛江市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开幕。五位政协委员作大会发言。其中,王上治代表湛江市政协经济委员会、湛江市工商联作了《关于助推湛江产业发展 加快建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议》的发言。
现状:三大产业链有待完善
近年来,湛江产业经济发展迅速,重点产业功能区建设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整体上,我市发展水平与其他发达地区还有很大差距。我市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第一产业稳固但缺乏比较优势。湛江经济农业发展基础稳固,经济农作物产量不断增加,但发展不平衡,种植面积分散,无法形成农业产业化。此外,湛江农产品加工方式落后,转化率较低,导致出现农产品种类单一、产品附加值低、增值难度大、初级产品多、产业链短等问题。第二产业有内部结构性矛盾。我市工业生产仍属于资源密集型,工业经济发展产品结构不合理,资源禀赋、地理区位等优势未能很好地融入到发展过程中。第三产业发展后劲不足。我市旅游产业发展较快,但旅游资源开发深度不足,旅游产品品牌不突出,形式单一,未能形成完整的旅游产业链。此外,湛江的海岛旅游开发缺乏特色,市县景点之间存在同质竞争和重复建设,旅游宣传与推介的力度还需加强。
廉江小家电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 记者 张锋锋 摄
徐闻曲界“菠萝的海”。 记者 张锋锋 摄
“恒燚Ⅰ号”养殖平台。 记者 刘冀城 摄
建议:擦亮“湛品”品牌 推动三产融合
湛江市政协经济委员会、湛江市工商联建议:
要发挥农业大市优势,擦亮“湛品”品牌,推动三产融合。围绕“三鲜三美”打造“鲜美湛江”品牌产品,着力优化“湛江金鲳鱼”“湛江对虾”“徐闻菠萝”等优势农产品品牌,进一步挖掘“东海海红米”“廉江红橙”等特色农产品文化内涵,鼓励引导龙头企业、合作社宣传推介带有“湛江”地理标志的农产品。
打造特色产业园区,如吴川“羽绒产业园”、廉江“家电产业园”、徐闻“农产品加工产业园”。鼓励园区创新开发、运营管理模式,探索多元化投、融资体系,降低入园门槛,精简入园手续,加快审批进度,力争做到“审批不出园”,逐步形成产业集群高效应。
发展低空经济产业,构建完善的低空基础设施网络,打通湛江市立体化交通体系。结合通用机场布局谋划通用航空产业,补充城市应急、空中救援的短板。鼓励在三甲医院、4A级以上风景区、重点海岛、应急救援基地、海岸线重点区域等适宜地点建设直升机起降点。
以数字经济为引领,围绕钢铁、石化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发展先进材料产业,依托宝钢、中科、巴斯夫等龙头企业做好下游产业的育链强链延链补链。发展新能源产业,加快发展风电产业、新型储能产业、光伏产业和绿电产业。在海洋经济发展方面,一是发展现代化近海及深远海养殖渔业。建设蓝色种业高端平台,打造深远海新型养殖示范点,从养殖、捕捞、加工,到销售、物流,都通过数字化手段进行精准控制,提升产品竞争力。二是发展海洋高端装备制造业。三是发展海洋医药产业。推动海洋生物医药与精细化工医药产业发展,积极发展高端医疗装备产业。
发展台风灾害防治产业。以徐闻为试点,成立台风灾害防治研究所,开展综合性研究。针对湛江主要农作物的防风技术进行研究,培育抗台风作物品种,建立资源库。发展抗台风型基础设施,推动防风新产业的快速发展。进一步研究数字化“台风智防”体系,提升“直面”台风精准高效防御能力。
推动大文旅产业发展。引领打造一批乡村生态旅游重点村镇、精品线路、星级民宿,如徐闻南极村民宿群、角尾文旅综合体项目等。同时,利用特呈岛、南三岛、东海岛、硇洲岛等现有旅游资源,规划特色鲜明的海岛旅游线路。
大力建设专题博物馆等文化产业。依托麻章金牛岛、雷州九龙山、廉江高桥等红树林湿地公园,规划建设“红树林主题博物馆”,进一步擦亮“红树林之城”生态旅游名片;依托湛江丰富的农业文化遗产资源,扶持建设一批上规模、有特色、有影响的农林牧副渔专题博物馆或展览馆;依托我市丰富红色文化资源,提质建设粤桂边区革命历史纪念馆、青年运河展览馆,整合推出一批红色旅游精品线路。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