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溪县乌塘镇“荔美乡村”新屋村。记者李忠 摄
仲春时节,湛江大地上,一个个乡村生机勃勃,一幅幅春满人间图嵌镶在绿野间。
随着我市“百千万工程”深入推进,一路高歌,乡村振兴“村”意盎然,“村”和景明,迸发出满园春色关不住的喜人景象。
满园“村”色关不住
推进“百千万工程”,强县促镇带村取得新成效。东海岛、霞山、雷州的产业园区在全省考核中获评优秀,廉江入选省现代化设施农业创新引领区、省首批新型城镇化试点,雷州新城建设启动,遂溪入选全国首批农村电商“领跑县”,徐闻入选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吴川试点实现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交易。
坡头区龙头镇山口村110亩莲雾种植基地。记者李忠 摄
拓展镇街联城带村功能。第一批典型镇建设成效深化提升,第二批典型镇“七个一”项目全部建成,徐闻县角尾乡被认定为省文化和旅游特色镇(创先级),安铺镇、黄坡镇按小城市标准规划设计,镇村商贸点100%覆盖。
乡村面貌不断改善,乡村布局高标准规划。22个电气化示范村建设全面铺开,125个典型村、30个现代化岭南新乡村、10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加力打造,110条风貌管控示范带连片打造工作加快推进,新建和改造农村公路711.6公里,美丽宜居村覆盖率81%,霞山岑擎村村庄规划入选省首个镇村规划指引项目案例,麻章世乔村、那柳村和遂溪墩文村、徐闻许家寮村获评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
大力发展特色优势农业。全市粮食播种面积426.44万亩,产量159.58万吨,均居全省首位;预制菜产值突破百亿元,增长14.6%;建成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4个,居全省第一位,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09家,居全省第四位,农民专业合作社7455家,居全省第一位;累计创建国家农业产业强镇项目5个,成功申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7个,“粤字号”农业品牌6个,徐闻愚公楼菠萝入选首批地理标志保护工程项目实施名单,“徐闻菠萝产品价格指数数据集”获颁全省农业领域首张数据知识产权登记证书;湛江南站数字电商科技产业园获批全省“百千万工程”农特产品展销厅;徐闻被列为全省“社村”合作试点,廉江市、徐闻曲界镇供销社获评全国供销社系统先进集体。
坡头区龙头镇山口村莲雾种植反季节丰收。记者李忠 摄
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建筑业央企助力乡镇建设开工项目285个、投资额75.18亿元,民营企业帮扶涉农项目1000多个、金额约21.4亿元,各级商协会(企业)投资涉农项目10亿元,12所高校与8个县(市、区)结对完成项目33个。
“村”意盎然经济活
岭南春早,红果盈枝。坡头区龙头镇山口村的湛江市伏波宸峰种养专业合作社的110亩莲雾种植基地迎来反季丰收,翠绿的枝头挂满了成串果实,成熟的莲雾果体饱满,形似红灯笼。
日前,记者走进山口村莲雾种植基地,只见满树莲雾压枝头,20余名工人正伏身树下采摘莲雾。
坡头区龙头镇山口村村民在采摘莲雾。记者李忠 摄
负责人李雄伟介绍,合作社实行“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积极培育莲雾等高附加值特色农产品,通过不断改良种植技术和管理方式,实现莲雾错峰丰产上市。2024年,该合作社入围广东省标杆农民专业合作社名单。
这片我市面积最大的莲雾种植基地,在产量、果型大小、转色、品相等方面均处于粤西地区领先地位。
在雷州市南兴镇惠众稻菜专业合作社大米加工厂,一股浓郁的稻香扑面而来。厂房内,机器轰鸣,一排排现代化的稻谷烘干设备正高效运转。晶莹剔透的大米,被封装进包装袋中,等候送往全国各地。
雷州南兴镇,稻谷入库。记者张锋锋 摄
南兴镇水稻种植从育、种、管、收、售,逐步推广实现产业全链条化;平兰村的140亩布渣叶长势正旺,丰产期每年为村集体增收50万元;梅田村“稻稻+”产业园内稻浪滚滚……走进雷州市南兴镇,一幅幅乡村振兴的生动图景跃然眼前。
南兴镇党委书记陈锡广告诉记者,南兴镇是农业大镇,也是雷州市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素有“雷州粮仓”之称。近年来,该镇依托“百千万工程”实施契机,在广州市驻湛江雷州市南兴镇帮扶工作队帮扶下,因地制宜,聚力打造串联沿线各村庄的乡村振兴示范带,粮食产业和特色经济农业发展日益蓬勃,走出了高质量发展的乡村振兴“南兴模式”。
雷州市调风镇的特色民宿。记者李忠 摄
“村”暖花开旅游旺
近年来,雷州市调风镇紧抓“百千万工程”特色镇建设的契机,加快现代化岭南新乡村建设,挖掘古村落和历史名人足迹等丰富历史文化底蕴,同时积极培育九龙山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赤尾村“千年红荔”等独特的生态旅游资源,致力打造“千年红荔生态名村”“和美调风”“名人故里古村落”等精品乡村文化旅游线路,推动生态旅游与特色文化、观光农业、康养产业等多元旅游资源深度融合,打造文旅特色小镇。
为进一步发挥调风镇旅游资源优势,该镇已正式挂牌成立文化旅游办公室,成为雷州市内唯一设置有文旅办的乡镇。
清晨骑行于港湾,鸟鸣盈耳;午间漫步于椰林,清风拂面;黄昏闲坐于海岸,涛声徐闻;夜幕露营于山林,披星顶月……位于徐闻县东南隅的海安镇坑仔村,依山傍海,风光旖旎。不少“候鸟”游客对记者说,来了这里,就不想离开。当前,坑仔村已成为当地一个旅游打卡点。
麻章区湖光镇那柳村的小景观。记者欧阳泽 摄
行驶在麻章区那柳村环村道路上,两旁富贵榕郁郁苍苍,村内房屋错落有致,多彩壁画与蓝天白云交相辉映;不远处,岭间古樟林枝繁叶茂,田地间富贵竹“节节高升”,百香果、火龙果、荔枝、石榴……各类果树生长正盛。
近年来,该村积极投入湖光镇“湖光乡韵”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以农文旅融合、特色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改造等工作为抓手,因地制宜走出一条“产景村”融合、“农文旅”联动发展之路,打造美丽宜居、共富宜业的“未来乡村”示范样板。先后被评为省乡村治理示范村、市美丽宜居示范村,广东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入选广东省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名单。
“村”风拂面村庄美
仕礼岭麓,良田万顷育英才;九龙山上,翠峦叠嶂游人醉。南渡河畔微风轻拂,驱车至南岸,道路两旁春种忙,茶树郁葱绕坡间,扶柳村环抱在一片绿意生机中。
高空俯瞰雷高镇扶柳村农田。记者李忠 摄
雷州市雷高镇扶柳村自“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聚焦农村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与基层治理,加快开展典型村培育工作,打造以居住服务为中心,涵盖粮食生产区、农旅发展区、经济作物种植区、乡村旅游区以及冷链物流区在内“一心五组团”发展空间布局。
“在稻田远处的山坡上,我们正在进行退桉还果工作,并准备建设观光步道,将山林和稻田连接在一起,打造生态农业观光区。”扶柳村党支部书记柯必进介绍,扶柳村计划进一步激活村里闲置资产,拓宽资源发包、资产经营、村企合作、旅游发展等多种路径,探寻农文旅深度融合的更多可能性。
遂溪县乌塘镇村民在采摘荔枝。记者李忠 摄
遂溪县乌塘镇以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为重要抓手,自“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立足本地资源禀赋和文化底蕴,以荔枝和南药为重点,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打造文化特色示范村,全力推动“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现代化“荔美”乌塘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记者来到“荔美乡村”新屋村,就像走进了一座花园。该镇投资500多万元,以荔枝文化为基础元素进行整村提升,党建引领、荔枝文化、东坡文化等主题景观引人入胜,村在景中、景在村中、人在画中,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游玩打卡,文旅融合成效凸显。
“新屋村家家户户种植荔枝,目前共有荔枝2500亩,年产值达2600万元,人均年收入约5万元。”乌塘镇党委书记洪文泽说,新屋村被评为广东省首批“百千万工程”典型村。
遂溪县乌塘镇荔枝成熟,装箱外销。记者李忠 摄
走进雷州市雷高镇大群村,百亩水塘碧波荡漾,乡间小路干净整洁,一户户精致的农家小院为乡村添“绿”增“颜”,文化广场榕树错落有致,村民在绿荫下谈笑风生,一幅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新图景徐徐展开。
依托“百千万工程”建设契机,大群村在返乡“头雁”的引领下,大力建设“美丽庭院”,积极盘活村庄集体资源,强化乡村治理,打造宜居环境,实现从“负债村”到“百万村”的转变,逐步呈现环境美、产业兴、治理强的乡村振兴新图景,村民幸福感不断提升。
“村”和景明民风淳
走进我省首批“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吴川市覃巴镇新村,主村道宽阔而平坦,路旁房屋错落有致,多彩墙绘各具特色。不远处,党建公园里绿树成荫,春日里的稻田生机盎然,水塘里水车流转,青山绿水与田园风光交织成一幅和谐秀美的画卷。
覃巴丝苗米、梧聚黄牛肉酱、黄牛肉干、牛肉月饼、湛杨海鸭蛋……在新村“人民智慧E站”直播间展示货架上,镇域公用品牌“覃农巴礼”消费帮扶产品琳琅满目。
覃巴镇新村与茂名电白小良镇接壤,是跨地市的边界村。近年来,新村通过创新强化边界乡村治理、优化整治人居环境、推进三产融合发展等措施完成“文明整洁产业兴旺村”的美丽蝶变,文明、礼让成为村民遵守的村规民约,与邻村和谐相处。
遂溪县建新镇下园尾村的“榕树下议事”,创新了基层治理模式。记者李忠 摄
入选广东省“百千万工程”典型村的遂溪县建新镇下园尾村环境宜人。该村创建“榕树下议事”模式,强化了党群沟通,及时止纷定争化解矛盾。这一模式成了基层治理品牌。
下园尾村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为了进一步拉近与村民的距离,将政策宣讲和村内议事从村党群服务中心会议室延伸至承载了几代人共同记忆的榕树下,通过召集村民榕树下谈心、倾听群众心声、回应村民诉求、商议重大事项,打造了联络邻里感情、服务村民群众、共谋乡村发展的基层治理前沿阵地,构建了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