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坎金沙湾观海长廊红树林。记者欧阳泽 摄
当晨光初绽,金沙湾的碧波轻抚着金色的沙滩,海鸥的欢鸣与潮声交织成晨曲。湾内红树林如翡翠玉带蜿蜒伸展,晨练的人们仿佛徜徉在天然大氧吧,在大口呼吸负离子中开启元气满满的一天……
在霞山观海长廊红树林里,群鹭聚栖。记者郎树臣 摄
雷州湾,海豚灵跃出海面。记者欧阳泽 摄
过去一年,湛江坚持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现代化建设全过程,把“优生态”作为厚植区域优势的关键举措,努力绘好天蓝、地绿、水清的生态画卷,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改善。
空气和水是生命最不可或缺的资源。我市加大污染防治攻坚力度,切实打好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让市民享有最优质的生态产品。2024年,环境空气质量稳居全省前列,PM2.5连续5年优于世卫过渡期第二阶段目标值;7个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考核目标,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达标率100%,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状况稳居全省前列,中心城区黑臭水体基本实现“长制久清”。
麻章金牛岛红树林。记者张锋锋 摄
美丽庭院。记者张锋锋 摄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我市深入实施绿美湛江生态建设“七大行动”。去年,实施林分优化、改善林相1.7万余亩,完成林分抚育提升3.1万余亩,乡村绿化种植苗木150万余株;建成徐闻万亩级红树林示范区项目,完成红树林造林1564公顷、修复1126公顷;建成碧道61条205.55公里、市级“美丽庭院”50514户。通过全民动员增绿、复绿、护绿、添美等一系列措施,湛江大地绿潮涌动,处处洋溢勃勃生机。
徐闻大水桥水库,满目青葱。记者张锋锋 摄
俯瞰湖光岩景区。记者张锋锋 摄
暮色中,“菠萝的海”上看“风车之海”更显浪漫。叶片轻旋间绿电入网,为城市注入澎湃的清洁能源。过去一年,我市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收获累累硕果: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建设通过验收,清洁能源装机占比约59%;中科炼化绿色低碳智能制造示范工厂通过工信部验收;宝钢湛江钢铁成为行业首家双碳最佳实践能效标杆示范企业,荣获工信部能效领跑者称号;2个项目入选省全面绿色转型典型案例,2家企业成功申报省绿色工厂,30家企业完成清洁生产审核验收。雷州完成全国首宗海岸线占补指标交易,探索出了一条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新路子。
徐闻曲界,菠萝的海上的风车阵。记者张锋锋 摄
逐绿前行,湛江赢回了一张又一张高含金量的新名片:金沙湾入选国家级美丽海湾,特呈岛入选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零碳岛屿典型案例,大水桥河入选水利部幸福河湖建设项目,湖光岩湖入选省美丽河湖优秀案例。今年全国两会,广东代表团再次向媒体记者发出“到雷州湾看白海豚”的诚挚邀约,中华白海豚、湛江红树林等生态名片持续擦亮,绿美半岛、蓝色海湾魅力彰显。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