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苏轼的《望江南·超然台作》遇上“10后”的奇思妙想,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近日,湛江市第三十五小学三年级生蔡维翰与小伙伴陈思廷,在这阕词的基础上进行了二次创作——《秋怀二首》,在创作中他们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蔡维翰喜爱诗词,在6岁时便已熟悉掌握了平仄、押韵、节拍、音律等相关基础知识,7岁起开始写近体诗,至今创作近体诗60余首。作品散见于《小湛同学》、《中华诗词》杂志官方公众号、“湛江诗词楹联研究会及二中诗社”微刊等。2024年6月,年仅8岁的蔡维翰正式加入广东省小作家协会,同年11月,他正式成为湛江市文联团体市级艺术家协会“湛江诗社”会员,同时是湛江市二中诗社及霞山分社成员,也是中华诗词学会官方组织“雅韵流芳”诗词社社员。
蔡维翰在朗诵《将进酒》。
耳濡目染 萌娃爱诗词
蔡维翰出生在一个富有文学气息的家庭,爸爸是一名诗人,十分重视对孩子的“诗教”。他说:“诗教,是老祖宗们留下来的教学模式及方法,源远流长。我正是想通过‘诗教’,帮助孩子建立文化自信,培育文学涵养,培养情感与个性,开拓孩子视野,启迪心灵。”
蔡维翰3岁的时候就开始学习朗诵古诗词;4岁时就能背诵《出师表》。6岁那年,蔡维翰成为一名小学生。从此,爸爸就引导蔡维翰尝试写诗。
2023年夏天,他反复斟酌修改了许多次,写了一首五言绝句《初夏》——“凉亭水下娇,花叶搭成桥。唯见蜻蜓走,熏风吹柳条。”。这首绝句动静结合,描绘初夏的美景。这首绝句被国家刊物《中华诗词》杂志官方公众号收录,刊登在“广东省湛江市诗词楹联研究会”《诗社撷英联展》。
爸爸常教导他说:“一首诗词,必须经过反复修正才能渐成佳品,这是一种写作态度。只有对自己严格了,对作品严格了,才能进步!”
蔡维翰。
志趣相投 小伙伴成“诗友”
蔡维翰对诗词的热爱,感染了班上许多小伙伴。陈思廷就是其中一位。两人经常一起讨论研究古诗词写作,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日前,在朗诵苏轼名篇《望江南·超然台作》时,蔡维翰与“小诗友”陈思廷突然灵感大发,在这阕词的基础上进行了二次创作——《秋怀二首》。其后,蔡维翰的父亲在两首诗句意境上整体创作,再由歌手以戏腔曲风的形式演唱,共同创作出了一首优美动听的歌曲《诗酒》。这种全新的、更具感染力的创作方式,将文学与音乐两种艺术形式紧密结合,实现了跨艺术领域的融合与创新。蔡维翰与父亲在共同创作中更加亲近了。
以作诗填词为乐,蔡维翰不仅提升了文化素养,还增加了知识储备,他就像一棵小树苗尽情地吸收养分茁壮成长!
作 品
悼念叶嘉莹先生
湛江市第三十五小学三(2)班
蔡维翰
清风伴我读书时,请教先生学风姿。
只为长吟平仄赋,中华一脉韵文思。
点评:这是七言绝句,格式平起首句押韵,平水韵部四支平声。维翰学习中华诗词写作两年了,一直以叶嘉莹先生为榜样,刻苦钻研,勤奋练笔,努力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指导老师:蔡明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