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位于吴川的省农协南路办事处旧址从"危房"成历史地标

2016-06-27 16:52 来源:湛江晚报 作者:文/图 林明聪

“七一”将至,今年将迎来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在欢庆的同时,一些革命遗址的修缮和保护也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位于吴川梅菉街道营盘街的“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省农民协会南路办事处旧址,曾见证了大革命时期风云起伏的历史场面,但由于时代久远加上疏于管理,该旧址长期以来沦为破烂不堪、面目全非的“危房”,本报对此也曾作过报道,呼吁尽快修复该旧址。

在多方努力下,该旧址成功纳入省文物保护修葺项目计划,并于去年底正式动工修缮。6月24日,记者在修缮现场了解到,修缮工程已近尾声,经修缮后的省农协南路办事处旧址,正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大众眼前。

 

修葺前的破败景象。

长期沦为“危房” 如今终获“新生”

“修缮工程从去年11月开始启动,我们按照修旧如旧,恢复历史原貌的原则进行维修,着重对墙体、瓦面等处修葺,目前已基本竣工。”24日,吴川市文广新局局长肖康玉向记者介绍。

记者24日下午在省农民协会南路办事处旧址看到,旧址已焕然一新,刚修葺过的旧址正门黄白相间,墙体、瓦面也呈现古朴的色调,在阳光下展现新风采。现场还遗留着一些余泥、杂木等,扫尾工作尚待完成。

住在附近的居民对该旧址的修缮都感到高兴。“这个革命遗址荒废了很长时间,现在总算修复了。”营盘街的张伯说,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文物保护基地,这个旧址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我们应该利用好这笔文化遗产,希望修复以后能发挥它的应有作用。

“保护好革命旧址,才能更好地纪念历史。”肖康玉认为,相比于历史档案中的开云(中国)和文字,地方上保留的革命旧址,更容易唤起人们对历史的记忆。他说,有效保护好、忠实传承好、合理利用好这些革命遗迹,可以让历史历历在目,能够使精神代代相传,既可以缅怀革命英烈,更可以时刻警醒后人。

省农协南路办事处旧址已修葺一新。

“省文物保护单位” 不寻常的历史

记者从吴川市文广新局获悉,省农民协会南路办事处旧址早在1983年被定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吴川市委市政府将其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后来又相继被评定为“湛江市文物保护单位”、“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然而,由于时代久远、疏于管理,该旧址长期沦为“危房”。记者此前曾几度探访过该旧址。旧址总建筑面积在400平方米左右,整幢建筑为单体砖木结构,共分两进,两边有厢房。透过破烂的窗户,可见旧址内的杂草足有人高。旧址损毁得最严重的是瓦面,特别是左右厢房瓦面,均已烂出数平方米的窟窿。椽木、墙体也破损得十分厉害。左右两边的厢房,堆积了不少垃圾。旧址门前约有200平方米的空地,堆满了砖块、木柴等杂物,还养着一批走地鸡,十足一个破败的农家院子。

虽然破败,但该旧址却自有其不寻常的一面,它见证了大革命时期风云起伏的历史场面。根据《吴川县文物志》记载,该旧址建于清末,原系官府衙门,为高州镇台下设专管梅菉的分府,内驻兵勇,门外置有马房,故惯称“营盘”。清王朝被推翻之后,成了闲舍,是大戏班、清道夫、“西行佬”(耍猴者)扎居之所。到了1926年初,中共党员黄学增受中共广东区委和中国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的派遣,以中共南路特派员的秘密身份及农民运动特派员的公开身份,前来梅菉领导南路十五县及梅菉、北海两市的革命斗争。1926年3月7日,以黄学增为主任、韩盈为书记、苏其礼等为委员的“广东省农民协会南路办事处”在梅菉成立,与“中国国民党广东省党部南路特别委员会”在这里合址办公。

革命旧址不能被后辈们遗忘

梅菉营盘街年岁大一点的老人普遍都知道这里是一个重要的革命遗址,并对这个旧址怀有深厚的感情。70多岁的张伯称自己小时候就常常在这附近玩。“小时候,我和小伙伴几乎天天在这里打玻璃珠子、挑尺等,因为这里的场地比较足。当时这里种了不少黄皮果树,一到成熟季节,就和伙伴们悄悄去摘来吃。现在想起来,记忆犹新!”

对于这个革命旧址,营盘街更多的群众知道它叫“育婴堂”。附近一位居民说:“我小时候就听老人们说过这里是南路党组织的旧址,但大家都叫它育婴堂。听说在抗日时期,政府在这里曾收留过不少弃婴、流浪儿,后来大家就叫这里育婴堂。”

据张伯说,当时南路党组织选择在这里办公,因为这里地势在梅菉是最高的,易守难攻,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他说,解放后,这里曾经作为居委会的办事处,作过幼儿园、化工社、皂厂、童装厂等。

张伯说,这里作为一个爱国主义的教育基地和文物保护基地,很有开发价值。但解放以后,这里就完全没有维修过,现在也没人打理。很多年青一代,都不知道这里是做什么的,“这里作为革命遗址的概念在后辈们的身上已经逐渐模糊了。”

“前几年每到7、8月,湛江、茂名等地都有很多在这里工作、战斗过的老干部、老革命者到这里寻访,缅怀曾经共事的英烈。那些老同志每次在这里都久久不愿离去,见到旧址如此破败,也倍感无奈。”张伯说。

省农协南路办事处旧址已修葺一新。

修缮革命旧址 发展红色旅游

记者了解到,近十年来,旧址所在的梅菉街道很多老人都曾要求过上级拨款重修该旧址,也常有吴川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交议案、提案,建议尽快修缮保护该旧址。

直到2015年,在多方努力下,省农协南路办事处旧址成功纳入省文物保护修葺项目计划,终于有望迎来“新生”。值得一提的是,吴川市老区建设促进会对老区文物的维修保护工作十分关心,此次为省农协南路办事处旧址的保护和修葺事宜,也出了很大的力。

根据省文化厅公布的《2015年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专项资金分配方案》,位于吴川梅菉营盘街的“广东省农民协会南路办事处旧址修缮工程及安防、消防工程”榜上有名, 省文化厅标明其项目类别为“抗战文物”,专项资金金额为100万元,分类级别为B级。

旧址的修葺工程随之启动。吴川市文广新局局长肖康玉认为,革命旧址是鲜活的历史教科书,是教育后代不忘历史、传承优良革命传统的重要资源。而保护革命遗迹,这既是对历史负责,也是对人民负责,对民族负责。今后,吴川将努力把革命旧址修缮保护工作与发展红色旅游结合起来,争取把红色资源转变为旅游资源和发展资源。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开云(中国)

  • 意向投资金额超千亿元 央企投资湛江信心足
  • 倡节俭红白事 展文明新风尚
  • 聚焦“AI赋能中小微企业”  “益企课堂”开讲
  • AG600“鲲龙”完成试飞科目
  • 福建:“海上牧场”春耕忙
  • 央企+湛江:携手创未来 动力更澎湃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