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村中民宅 极具文化内涵
置身青桐洋古村中,你能感受到每个角落都弥漫着一股深厚的人文气息,村民个个知书达理,友善随和,每个陌生人走进这里,都不会遭到冷遇,古村的村民有一颗宽厚而善良的心,令人如坐春风。
寻访过程中,最令人惊叹的是青桐洋村古民宅中独特的文化内涵。在选址布局上,古民宅都逼仄在村东北所谓“象眼”这个方位上,鳞次栉比,西南方却无一幢,映射出当时村民“东贵西贱,南穷北富”的观念。同时,这些古民宅几乎南北坐向,可是没有一座正门南开,都是在东面建门楼,从东出入,可见其崇尚“以东为尊”的观念是多么根深蒂固。其次,民宅的门楼十分讲究造型和饰物,力图通过门楼显示出宅主的身份、地位和愿望。在众多各具特色的古民宅中,最具气派的莫过于原徐闻县县太爷吴霏的“怀仁里”和清乾隆进士吴培超的“进士第”了。这两座古民宅坐北向南,回形布局,建筑面积4800多平方米,80多间房。进了轩昂的门楼后,大院套着数个小院,每间小院都有正厅、厢房、书斋、仓房、小天井和大门,但建筑风格各异。主人居住的东小院,其堂屋宽阔,客厅明亮,似乎在铺张着这个仕宦家庭的礼仪空间规程,而卧室、储室有点狭小、昏暗,折射着这位县太爷的谨慎,而前庭以白玉为栏,墙上楹联、璧画与天井小园圃中的烂漫花卉相互映衬,又显露出这些官宦的附庸风雅的情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