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广州湾光复回归祖国

2014-09-22 09:02 来源:湛江日报 作者:骆国和

 

湛江建市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伟大胜利。8月19日,中法政府在重庆签订《中华民国政府与法国临时政府交付广州湾租借地条约》,宣布法国把1899年11月16日租借的广州湾归还中国;9月21日广州湾日军代表在赤坎签署投降书,广州湾光复回到祖国怀抱。鉴于广州湾的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地位重要,中国政府决定就原租借地辟建省辖市,由广东省政府筹建,呈报中央批准。

筹建新市,先要确立市名。当时有二种意见,一种认为广州湾已被世人熟悉和认同,在国际上也有一定影响,主张叫“广州湾市”,但毕竟是带有殖民地色彩,也易与广州市混淆,因之被否定。另一种根据广州湾租借地,隋朝开皇10年(公元590年),曾设置过椹川县,历史上设有椹川巡检司,提出取名“椹川市”,但仍觉美中不足,继续推敲。后受晋人谢混诗句“晨景鸣禽集,水木湛清华”的启发,广州湾是绿水一湾,故改“椹”为“湛”,释“川”为“江”,使市名更有濒临海滨之意。曾主政广东的李汉魂、陈济棠也参与咨询。湛江市名呈报省主席罗卓英,大赞其妙,一锤定音,并于8月22日通过中央通讯社对外发布,宣布广州湾辟建为湛江市。

初期,成立湛江市市政筹备处过渡,李月恒为筹备处主任。李月恒随政府军进入赤坎,选择9月21日日军递交投降书当日,宣布市政筹备处正式成立。抗战胜利大游行结束,湛江市政筹备处和接收委员会在汽车街 (今中山一路)法国驻广州湾公使署赤坎市政厅举行挂牌仪式,李月恒等众官员出席。邓龙光第46军军部则设在胜利大酒店(今建设旅店)。湛江正式进入市治启动。市政筹备处除筹建新市外,还负责接收工作,挂牌“湛江市接收委员会”。筹备处在接收处理日伪财产、物资、人员;搭建市政架构、实施市治、消除殖民色彩、兴利除弊等方面做了不少工作,至1945年12月下旬结束。此间,日军投降的步兵一联队,炮兵一大队,工兵、骑兵、轻重兵各一中队,共日军官兵2530人、台籍士兵235人,集中在铺仔墟等候遣送。1946年3月13日全部押运到海南岛,从海口集中遣送回国,侵略广州湾及雷州半岛的日军全部离境。1945年l0月19日中法交接广州湾典礼在原法国驻广州湾公使署举行,法国人统治47年的广州湾正式交回中国。12月11日所有法籍官员、家眷、侨民,乘英国军舰“加顿”号返越南西贡。

湛江市首任市长是郭寿华,1902年出生。早年就读国立中山大学、俄国莫斯科中山大学、日本明治大学等三间大学毕业获学士位。回国后,执教中央大学兼中央军校教官。曾派驻意大利大使馆任武官4年,后任职中央军委,军衔少将,是个文武双全的官员。

郭寿华于1946年元旦与广州市长、汕头市长等在广州省府大礼堂宣誓就职,随即走马上任。1946年1月15日,湛江市政府挂牌开府。湛江各届知悉首任市长资历不凡,寄予厚望。郭寿华也不负众望,任职期间,事必躬亲,凡事亲力亲为。郭寿华施政从恢复治安、复苏经济、安定人民生活入手。迅速建立各种制度,整顿交通、社会秩序,使之正常,稳定人心。鼓励人民依法纳税,确保财源。为使市民能战后安居,一方面打击奸商屯积,管制粮食、物资、价格,一方面动员人民垦荒生产,畅通物资应市渠道,使物价遂不复涨,且有农产、海产出口,市政转入轨道。郭寿华任职不久,就苦心编制了《新湛江五年建设计划》,就湛江的经济、交通、教育、卫生、港湾、市政等建设制定蓝图。实施初期,颇有成效,出现百废俱兴,人民安居,社会安定,物价平稳,经济发展局面。1947年5月郭寿华奉国防部电召,回部主编《八年抗战史》,辞去湛江市长一职,离别写有《留别湛江父老书》表达对湛江深切之情。解放前夕随军到台湾,晚年仍念念不忘湛江,精心编著《湛江市志》并于1972年出版发行。

12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开云(中国)

  • 湛江的墙,会讲故事
  • 游鱼跃彩  民俗流芳
  • 踏青赏花 春色醉人
  • 麻章区2025年“南粤春暖”暨重点群体专场招聘会举办
  • 天宇上演金星伴月
  • 惠风拂南国 繁花竞港城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