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寻找“广州湾”劳工在南洋的故事(一)

2014-09-19 09:22 来源:战绩那个晚报 作者:陈凯杰 梁政海 张锋锋

下南洋——中国人做劳工的血泪史!追溯到上世纪法殖广州湾时期,湛江同样也有不少劳工漂洋过海到南洋(南洋是明、清时期对东南亚一带的称呼)。坡头人陈云初就是其中一位,记者日前来到赤坎拥军路,找到了陈云初的妻子钟秀英和他的儿女,倾听他们讲述其在南洋当劳工的故事。

陈云初的妻子钟秀英向记者和街坊讲述丈夫当年当劳工的故事。

广州湾”是出口劳工中转站

1931年荷兰一公司来法殖广州湾招聘华工到印尼邦加岛开采锡矿。而之前,“广州湾”其实已经是一个出口劳工的中转站。当年到外国工作,要面对很多未知因素。由于生活贫困,很多劳工都是被外国公司开出的条件所吸引。由于不能自主自己的命运,所以,劳工们又被称为“猪仔”。

记者查阅史料看到,当年在西营(今霞山)、赤坎两地有10多间大小不一的“猪仔馆”,较大的有西营贝当街(今逸仙路)的“锦纶泰”,赤坎民主路的“大成行”,大通街的“泰来栈”。当年高雷专区的大批“猪仔”被集中到“广州湾”的“猪仔馆”,然后由招工的外国公司挑选,再转运到南洋及南美洲各地当劳工。高雷两地去南洋当劳工的“猪仔”数万人,单1925年2月份就输出劳工8000人之多。

为改变命运隐瞒家人去报名

钟秀英告诉记者,已经不记得丈夫具体哪一年去南洋,只是大概记得是1925年至1931年之间的事。不过,记者在陈云初当年到南洋当劳工的一张劳工证上看到上面有一个印章,印章清楚写明他到达当地是1931年2月。

陈云初是坡头区田头村人,生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幼年因父病逝,在三岁时,便由舅公领回坡头区郑屋岑村家中抚养。陈云初长大后,舅公便教他学功夫。年轻时,陈云初帮舅公耕地种庄稼,也做过渔民出海捕鱼,练就一身游泳好本领,谙水性。但陈云初想改变自己的贫困生活,想出国打工改变命运。不过,舅父担心陈云初去南洋当“猪仔”受苦挨打,不同意他当劳工,经常注意他的行动,看管相当严格。

但是,陈云初还是去报了名。那天,陈云初跟舅父挑农产品到市场去卖,卖完后,他趁舅父不注意,“扑通”一声跳落麻斜海中。舅公惊呼着:“云初,快游回岸。”但他头也不回地向西营游过去,上岸后便步行去赤坎打算应聘到外国当劳工。当天,陈云初找到了位于大通街的“泰来栈”,看到很多人都把客栈的门口守得密不透风,便走过去探个究竟,但见荷兰公司在招聘华工。陈云初二话不说,就上前报了名。

12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开云(中国)

  • 湛江的墙,会讲故事
  • 游鱼跃彩  民俗流芳
  • 踏青赏花 春色醉人
  • 麻章区2025年“南粤春暖”暨重点群体专场招聘会举办
  • 天宇上演金星伴月
  • 惠风拂南国 繁花竞港城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