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型古朴的还砚亭。
陈氏宗祠——人文色彩厚重
陈氏宗祠是双村人的精神寄托,也是集中体现双村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的所在地。
陈氏宗祠始建于宋徽宗宣和年间,初建时仅是简陋的一厅两房。后经过历代双村子孙的修缮扩建,宗祠规模逐渐扩大。至清代,双村人将宗祠扩建为现行样式。改革开放后,双村人重修祖祠,保留了祖祠建筑的原本体貌,以钢筋水泥代替了部分砖木。宗祠共占地1800平方米。
祭祖、祭贤是双村人最为看重的两件大事。据陈坚体介绍,每到这个重要的时期,双村子孙不管身处何方,都会尽可能赶回家乡参加盛典。仪式隆重而又庄严,陈氏宗祠内八音齐奏,双村子孙行三跪九叩之礼,以示对祖先的敬仰尊崇之情。宗祠雕梁画栋,是一座不可多得的建筑珍品。
还砚亭——纪念宝砚失而复得
与陈氏宗祠相对的是一座石制亭子,名叫“还砚亭”。这名字的背后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据传,当年苏东坡敬重陈梦英风骨高洁,临别之时,将一方汉石渠阁瓦砚赠与陈梦英。陈氏宗族对这方砚台爱护有加,以此励志,苦读诗书,村中人才辈出。
由于年代古远,砚台一度丢失近百年。民国年间,时任广东省警察局局长的何荦偶得此砚。当他得知这砚台是双村陈氏宗族的传世之宝时,慷慨将其奉还。为纪念此举,双村人修建了这座亭子,将其命名为“还砚亭”。
还砚亭造型古朴典雅,四周有回廊,亭子四角上翘,亭顶中央有一小葫芦。亭子有南北向两个拱门,北门撰联:还砚永传坡老墨,望亭常仰祖先型。此联由族人陈树锺所作,他曾任民国广东省警察局秘书。南门亦有联:远挹山光增气象,近临池水浴襟怀。此联由陈树锺之子陈焕谋所作,他曾任民国时期广东省人事主任。
为了纪念苏东坡的赠砚美德,双村村民后来还在还砚亭楼上盖了一座“东坡楼”。至今,楼内仍然供奉着苏东坡的牌位和文曲星等,村中一直延续着拜祭苏东坡和文曲星的习俗,尊师重教之风浓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