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料开云(中国))
“我是个80后独生子,跟所有独生子女一般,我曾拥有过世界上最幸福、最甜蜜的童年和少年时光,被家里所有的大人无微不至地关怀着,当着一切以我为中心的‘小太阳’。我以为这种阳光灿烂的日子会一直持续下去。 但终于有一天,我长大成人了,我才意识到,过去所有的幸福只是预支的消费。从现在开始,我都要为那庞大得超出我个人承受极限的‘账单’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当初,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四个人照顾我一个。如今,我一个人照顾四个。”
——网帖《独生子女的沉重未来》
随着大批独生子女进入而立之年,80后父母逐步跨入60岁门槛,80后父母的养老问题也浮出水面。在“421”(4个老人、一对夫妻、一个小孩)倒金字塔式的家庭结构模式中,80后“独一代”在成为房奴、车奴、孩奴的同时,又戴上一顶新帽子——“养老奴”。
窘 赡养4个老人:不敢生病,不敢辞职
在一事业单位工作的马佳生于1982年,是家里的独生女。4年前结了婚,丈夫陈燃供职于一家外企,也是家里的独子。两个“独苗苗”组成的家庭开始也是甜蜜滋润。直到两年前他们的女儿降生,双方父母开始轮班来帮忙带孩子,看着原本不大的家被三代人的物品挤得满满当当,马佳觉得原本美好的生活憧憬,一下子变成了现实的生活压力。
“上有老,下有小,单纯的省吃俭用和拼命挣钱,满足不了家庭现实生活需要,还要有合理的理财规划,我们结婚之前追求的名牌,现在都成浮云了。”陈燃如今又当丈夫又当爸,还要当一个好儿子,责任重大。
有时候工作太累了,马佳会跟陈燃发牢骚说,想回家当全职太太。陈燃就会回答:“你如果认为你不工作不影响我们的生活,你就辞职吧。”但每次马佳掰着手指头算一算孩子需要的费用、自己生活费用及孝敬老人的费用,只能又打起精神去工作了。“连病都生不起,哪敢辞职啊。”
80后父母为何如此依靠子女?他们的养老钱哪去了?采访发现,80父母经历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当为孩子结婚买房付出了最后一点积蓄后,许多已年过60的父母们才开始为自己积攒养老钱。陈燃父亲不好意思地说:“忙乎了一辈子,也不知道年轻时都干什么了,不仅没留下像样的财产,以后恐怕还要成为孩子们的负担。”
“一个同为独生子的老同学一直梦想着出国深造,努力了好些年,今年终于拿到了签证,但最后他自己放弃了,因为他父母年纪大了,近年来身体又不好。他无法安心丢下家里的一切。他很沉重地对我说:如果有个兄弟姐妹就好了。”同学的话中击中了马佳的“死穴”,她说,“因为父母只有我一个孩子,我会觉得我的人生不光属于我自己,父母的期望让我肩膀上有太多的责任。2个人为4个人养老,没那么容易。”
愁 80后找对象:不敢找独生子女
独生女杨小姐现在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父母没有提出男朋友要有车有房的要求,却提出了一个让她意外的要求。“你找老公,我们只有一个条件,就是不要找独生子。两个都是独生子女,以后家庭负担实在太重了,我不忍心你吃苦。”
婚前“独一代”的父母已颇有微词,婚后“独一代”在照顾父母这边又将如何平衡?
“这次,我一定要说服老公,跟我回家照顾病重的父亲了。”在某企业上班的罗小姐告诉记者,她是广西人,丈夫何先生是湛江人。1997年,罗小姐为了追求真爱,不顾家人的极力反对,只身来到湛江,与何先生喜结连理。去年她父亲患病住院了,她只身回老家照顾了几天,就急急忙忙回湛江的家,因为小孩在湛江读书,丈夫既要工作还要照顾年老多病的公婆,“分身乏术啊,很愧对父亲!”罗小姐叹着气说。
现实中,很多“双独”家庭都在为回谁家照顾老人的问题上产生分歧。由于从小受父母疼爱,多数80后独生子女习惯以自我为中心,在组成小家庭后常常会在遇到问题时难以兼顾对方的感受和苦恼。“各回各家各找各妈”也已然成为一个现实的社会问题。
忧 老人生病:那是精神、身体、经济三重大山
俗话说“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就受穷。”在开发区某中学当老师的何小姐和丈夫同是独生子女,同在1980年出生。“按现在的收入,刚够还房贷、生活开销和孩子的教育费用,父母不能生病,一生病,资金链就会断。”
“就算金钱上能应付,精力上也难以支撑。”马佳现在最担心的也是4位老人的健康,一旦父母生病,对她和丈夫而言,那将是精神、身体、经济的三重考验。
“10年前初中毕业就出来城市打拼,前年才开始以月供2000多元买了一套房子,孩子读初中每个月补课费300元,车的保险和年票每年4500元,还不要说汽油费,两对70多岁老人在东海岛农村生活费至少要每月1000元。特别是去年有两个老人病重,3月份母亲医疗费刚用了7万元,11月份老丈人脑动脉瘤入院到现在已用了2万元,还要上广州做手术,看来要卖车卖房子了,打拼了10年,应验了那句网络流行语‘回到解放前’。”接受采访的80后,每个人谈及赡养父母时,都和32岁的个体户尤先生一样,有着说不尽的辛酸。
在医院的急诊室里,独生子女夫妇为照顾生病的爸妈而心力交瘁的镜头并不鲜见。“生病的老人陪护成问题,每次看到上了年纪的人有兄弟姐妹围着老人病床嘘寒问暖,与自己形单影只、手忙脚乱形成鲜明对比,心里感觉真不是滋味。”尤先生说,虽然兄弟姐妹的有些“功能”也能从自己的好朋友身上找到,可是朋友毕竟不能和你住在同一屋檐下,也无法长久地陪在你身边。
呼 “独一代”大喊:现行养老政策亟待完善
80后“独一代”在赡养父母上陷入现实的困境之中,这该如何“破题”?网友们对“烫手山芋”“计仔”多多。
●一些发达地区开始出台一些相应的扶助措施,像北京、广州等地,对独生子女发生意外而基本丧失劳动能力或死亡的,其父母不再生育或收养子女的,女方年满50周岁,男方年满60周岁,给予一次性经济帮助。
●提高独生子女父母的退休金,或每月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津贴,并加强对独生子女父母老年期间的扶助。
●强制推行独生子女意外险,由国家承担保费。
●尽快完善社会养老体系,加强城市社区老年人扶助组织建设,兴建大量高质量的养老中心,对独生子女父母入住的给予优惠,用社会力量照顾老人,减轻独生子女的养老负担。
●独生子女夫妇自愿实行计划生育,应该在今后子女教育、医疗等方面享有一定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