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意盎然的湛江街头。

大清早,市民在公园里打太极。
根据省政府《印发幸福广东指标体系的通知》精神,广东省统计局开展了建设幸福广东评价工作。今年2月中旬,省统计局公布了2010年及相关年份建设幸福广东水平指数、发展指数和综合指数。
考虑到地区的差异性,省统计局分珠三角和粤东西北两个地区进行评价。其中,在珠三角地区9市里,广州市以84.32分位列2010年综合指数第一位,东莞、珠海、深圳、佛山、中山、惠州、江门、肇庆分列第2至9位;在粤东西北地区,梅州市以81.33分位居第一,云浮、湛江、韶关、汕头、阳江、潮州、揭阳、汕尾、河源、清远、茂名分列第2至12位。
指数幸福 湛江提高4.66% 升幅较大
广东省统计局开展的测算结果显示,广东各市建设幸福广东的水平不断提高,发展进程加快,区域、领域差距缩小,各方面均取得可喜进展。
其中,建设幸福广东综合指数呈上升趋势,各市幸福广东建设工作明显进步。从综合指数看,粤东西北地区从2009年的76.46提高到2010年的79.19,提高2.73个百分点。梅州、汕尾、阳江、湛江、潮州位次上升1-4位。
建设幸福广东水平指数也逐步提高。从水平指数看,粤东西北地区从2009年的68.78提高到2010年的71.99,提高3.21个百分点。其中,粤东西北地区的梅州和湛江升幅较大,分别从2009年的69.53和69.57提高到2010年的74.43和74.23,提高4.90和4.66个百分点。
全省21个市的综合指数与地区人均GDP从高到低排序,结果显示,综合指数与地区人均GDP存在较强程度的相关性,即人均GDP位于前列的地级市,其综合指数相对靠前。与粤东西北地区相比,珠三角地区综合指数与人均GDP相关性更高,表明珠三角地区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同时,更加注重民生与社会发展。相反,粤东西北地区中的梅州、云浮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但能用好省财政转移资金来发展社会民生事业,其综合指数比人均GDP排序大大靠前。
聊聊幸福 生活简单悠闲 有归属感
“湛江生活压力不大,生活节奏比较慢,是个很悠闲、很适合居住的城市。”
在霞山一家大医院工作的李先生很满足地说,他在湛江生活、工作将近20年了,这里的生活环境很好,污染较少。和其他大城市相比,在湛江还能看到蓝天碧水,呼吸到新鲜空气,感受和煦的海风,他认为这样就已经很幸福了。
在湛江土生土长,出去念书毕业后不久,又回到家乡工作的徐小姐,现在在赤坎一所中学当老师,“我的那些大学同学,不少人都在珠三角地区发展。但是,我还是比较喜欢湛江。一开始的时候,我也在广州一家企业干过,后来觉得这种生活方式不适合我,还是跑回来了。”
“虽然在湛江的工资,没有珠三角地区的高,但是我不喜欢那种整天被工作压力弄得喘不过气,出门挤公交、地铁有时候从头站到尾没位置坐的浮躁感觉。能陪在家人身边,每天下班了能回到家和爸爸、妈妈聊聊天……我就喜欢这种简单、令人有归属感的幸福。”
“‘幸福’是一种感觉,但同样离不开物质基础。”湛江师范学院张西京教授说,湛江是个美丽的海滨城市,空气很好,发展还有空间,但发展速度还是有点慢。而且,软环境即人文环境相对还不是很好,无论是市民,还是企业、单位,很多都缺乏一股子闯劲。政府应该把建设幸福湛江作为一个专门的课题,深入研究,提出有效可行的措施,比如在控制物价,以及发展和改善教育、医疗、环境卫生条件等民生方面有切实的行动,让市民真正感觉到自己是幸福的。
拍砖幸福 “被幸福” 怎能让人信服?
省统计局的数据出来以后,在湛江本土论坛上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不少人对数据“冷眼旁观”,并不感冒;更多网友则表示,湛江人要“幸福”得有底气,建设“幸福湛江”还任重而道远……
■湛江不少困难企业的问题都还没有解决,不少群众还是刚解决温饱问题,建设幸福湛江任重而道远!
■面向大海,春暖花开,这就是湛江,一个美丽而又幸福的地方。
■完全“被幸福”了,你也不去看看下面那些很穷的农村,难道幸福指数只统计城区吗?真扯淡!
■这个排名是怎么来的?一个治安不好、收入低、物价高、就业机会少的城市哪有幸福可言?
■湛江虽然穷一点,但如果房价没那么离谱,还是比较幸福的。但是经历高房价之后,哪里还有什么幸福可言,简直痛苦!
■我的孩子没钱读大学,没有幸福感。
■只有把“腐败”与“黑恶”打压下去,才有正气可言,幸福感才能提升上来。
■大家别激动,先看看清楚——这次是和粤东西北地区其他城市比,湛江排到第三位,这还是比较客观的。
■湛江发展势头不错,再过几年,随着经济越发好起来,相信湛江人会更幸福。
■湛江气候、饮食、生态环境等都很不错,现在只是暂时经济相对弱一点,是支大“潜力股”,我看好湛江!
建言幸福 加大民生投入 需要更多努力
由中共湛江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科技局、市社科联等共同举办的湛江博士论坛上,100多名博士聚首“齐撑”湛江,围绕如何“做大做优经济‘蛋糕’,合力建设‘幸福湛江’”积极建言献策。
许进博士等人认为,在加大民生投入、建设“幸福湛江”方面,湛江还有很多需要努力的地方:
●居民收入水平低
我市近年来虽然经济发展较快,但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地位还没有根本改变。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全省平均水平的64.4%;农民人均纯收入是全省平均水平的88.6%。从反映居民生活质量的恩格尔系数来看,2010年,我市城镇、农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44.3%和50.9%,其中,城镇比全国、全省分别高出9.3和9个百分点,农村分别高出8.9和1.2个百分点,说明我市居民特别是低收入家庭用于食品等基本生活开支的比例大,其他消费支出则相应减少,影响生活水平和质量提高。
●社会保障水平低
社会保险制度不够健全,尚有部分职工未能做到应保尽保。低保覆盖面窄,低保标准和补差标准不高。五保供养标准明显偏低,在全省地级市排名靠后。
●就业难
全市尚有不少“4050”人员没有再就业,同时部分有就业愿望和就业能力的城镇残疾人就业问题也较为突出。全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达113.5万人,可供输出的劳动力仅51.5万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80%,受过技能培训不足20%,整体素质低,转移就业难度大。
●上学难
基础教育发展不够充分,学位供给严重不足,报读优质学校难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一是高中教育总体规模偏小;二是城镇大班额现象突出;三是优质学位比例偏低,供求矛盾突出。尤其省一级普通高中学位紧缺,致使部分未能达到国家任务生分数线的学生要交几千元至2万元不等的择校费;四是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亟待改善。
●看病难
城乡基层医疗服务设施不配套,服务水平不高,群众反映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依然存在。一是城市社区卫生机构公益服务功能难以发挥。二是平价医院服务能力不足。三是乡镇卫生院基础薄弱,还无法实现农民“小病不出村、中病不出镇”的目标。
●住房难
据湛江市房地产交易所的数据,2008年市区房屋均价是3680元, 2009年10月湛江市区房价跃过5000元/平方米,2011年2月房均价为6825元/平方米,而同期湛江人均可支配月收入不足2000元。等于一个月收入2000元的职工,“35年不吃不喝”才能买一套120平米的房子。同时,低收入家庭普遍存在住房困难问题,在市区,2010年提出申请要求政府解决住房困难的低收入家庭约6000户。在农村,贫困户危房更是数量大,面积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