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钱该由谁出?
广州出租车今年年初调价后的一项网络民意调查显示,有49.54%的人认为出租车运价“太高”,仅有20.67%的人认为这是“正常价位”。
油价上涨使出租车运输成本“水涨船高”,这不难理解。不少市民关注的焦点在于:如何公平合理地分担新增成本,“一元钱”该由谁出?
从上海的调查看,“分担者”不外乎:一是乘客。据有关部门测算,如果上海出租车起步价从现行的12元增加到13元、超起租里程单价不变,则乘客平均每车次增支1元;如果超起租里程每公里单价由2.40元调整为2.70元、起步价不变,则乘客平均每车次增支为1.33元。客观而言,这个数字在消费者可承受的范围。
二是出租车企业。五年来,上海出租车“份子钱”从每车每月10500元降低到8200元。上海市出租车行业协会负责人陆家骏说,目前上海出租车行业的“水分”已基本挤干,且人力成本、社保费用、停车费用等每年大幅上涨,仅靠出租车企业“挖潜”,无法完全消化上游油价上涨带来的成本增加。
三是政府。以上海目前的93号汽油价格每升7.79元计,每月对每辆出租车油价补贴1785元;上海目前有近4.9万辆出租车,每月补贴就近9000万元;即使油价暂时不上调,每年财政负担也超过10亿元。上海市交通港口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上海持续以政府补贴形式缓解油价上涨压力,其中一部分是补贴给司机提高其收入,另一部分相当于补贴给乘客。其实,上海市近年来已持续实施这种“暗补”,从实效看,确保了出租车市场的平稳。
不过,也有人认为,出租车企业应更多“让利”。一项针对广州出租车调价的网络调查显示,对于出租车运价高的原因,有23.56%的人认为是“油价过高,成本上升”,但依然有21.13%的认为是“出租车公司收取高额"份子钱"”所致,有12.59%的人则认为是“出租车行业竞争不充分”。
有专家还提出,“一元钱”谁来承担,取决于出租车运输的产品性质。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胡怡建说,如果出租车是少数人出行所需、带有非必需品性质,就可采取市场化提价的做法;如果出租车是大众交通工具,则政府应减少税费、降低出租车公司负担,以消化油价上涨带来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