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料电话成捐款热线
当日下午4时左右,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热心读者梁女士就给本报记者打来电话,称她看完本报报道后深受感动。一是感动吴丽这位伟大的母亲,“这么多的磨难,这位坚强的母亲,该有怎样坚韧的毅力,才能坚持下去啊!”;二是感动小木这位幼肩担大梁的“小男子汉”,“这孩子自己身患癌症,却在家照顾妹妹洗衣做饭,真的很懂事。”;三是感动雷州市乌石镇潭朗村吴丽身边那群善良朴实的乡亲。“他们在自身经济拮据的情况下,还能全力帮助乡邻,我也应该伸出援手……”梁女士哽咽着说不下去了,挂了电话,不到半个小时就委派其员工给本报记者送来爱心捐款2000元,委托本报记者今日转交给吴丽。
除了梁女士,还有很多市民致电本报3360000报料热线,详细询问吴丽一家的生活情况和联系方式,他们均表示,吴丽一家的遭遇堪称人间悲剧,愿意以各种方式帮助吴丽一家走出困境。读者冯先生看到本报报道后,在昨日下午6时左右致电本报编辑部,称愿意捐助1000元帮助吴丽一家,获悉记者今日将到雷州看望吴丽一家后,当天晚上8点左右就将1000元善款送到本报编辑部。另一热心市民胡先生,自称在赤坎做消防工程生意,由于工作比较忙,昨晚回家看到本报报道后,第一时间联系本报记者,表示愿意为吴丽一家捐款献爱心,获悉本报记者今日要赶到雷州吴丽的家中时,他再三表示愿意同本报记者一同前往。“我是四川人,来湛江几十年了,刚来湛江时人生地不熟,在生活窘迫的时候,也得到了不少湛江市民和朋友的帮助。”胡先生告诉记者:“只要大家携手互助,相信没有过不去的坎。”
刚从西南返湛探亲的湛江籍何姓企业家说,看到湛江晚报当天的报道后,觉得心情十分沉重,非常同情这家人的不幸遭遇。他当晚就托本报副总编辑陈通带3000元给患病的两个小孩,并说,钱不多,聊表心意,希望这家人鼓起勇气,战胜病魔。今天上午,这笔爱心捐款已交到本报编辑部。
在互联网上,爱心的热潮同样涌动。昨日,报道作为开云官方网页版的头条新闻,一经上线,就获得了大量网友的点击,一些网友还纷纷留言,呼吁大家携手同心,帮帮这个不幸的家庭。网友“溜溜”说: “当我看完这篇文章的时候,已经哭得稀里哗啦了,希望在大家的帮助下,这个困难的家庭能够重新振作起来!”网友“欢乐”说:“吴丽一家的遭遇是可悲的,但如果大家都伸出一双手,相信能给她们力量,有信心面对厄运。”
昨天下午至今天上午发稿时止,爱心捐款已达4万多元。
更多请点击阅读“生存之救仔”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