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湛江幸福指数
亲海。记者郑锋 摄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日前在北京发布的《2011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中,湛江在“城市竞争力排名榜”上列全国第94位。该报告同时还首次对全国城市进行了“幸福感指数”的调查和排名,湛江在此项上高居广东第3位、全国第27位。
广东经济最发达的珠三角九市中,“幸福感”竞争力排行均表现一般,珠三角九市中全国排行最高的为广州,也仅为全国第48位;第二位是惠州,全国第55位;第三位为佛山,全国第56位;深圳更是全国排名243位,在全省垫底。本次,广东省内21座城市“幸福感”竞争力排名最靠前的,为汕头、潮州、湛江三市,全国排名分别为第14、23、27位。
“幸福感指数”竞争力排名前10名的城市分别为——石家庄、临沂、扬州、承德、滨州、莱芜、鹤壁、包头、北京、新竹,其中大多数是一些二、三线城市。市民的幸福感与经济发展水平并不完全是正比关系。这一点,《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专门进行了阐述。
按理说,上海、天津和重庆这三大直辖市的经济实力都很强,但实际上,其幸福感指数却相对较低。比如说上海,其城市综合竞争力指数排名第二,幸福感指数却位列第205。与此类似的城市还有香港,其综合竞争力排名第一,幸福感方面却排到了几乎垫底的271位。这就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深思了 ,为什么经济发达到一定程度了 ,人们对幸福感的认同感就降低了呢?
对此,《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主编倪鹏飞用“倒U”现象进行了解释。所谓的“倒U”现象,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与幸福感之间呈现的一种特殊现象,即经济发展和人均收入开始的时候是正相关的,但到一定程度以后,就开始负相关了。一般认为,这是全世界都有的现象,发展越好,并不见得越幸福,还有可能下降。中国也出现了这样的情况,调查来看,一些发达城市的幸福感并不是很高。
【市民说法】
湛江人眼中的“幸福”
本次,广东幸福三甲城市为汕头、潮州、湛江三市。潮汕妹子郑娟在湛江师范学院读了4年大学,现在在汕头当地文化系统工作。她说如果幸福感指数满分是100的话,自己对汕头的幸福感打分是85,湛江的幸福感打分则是80分。“其实,湛江和汕头都挺好的。呵呵,但我还是给自己家乡多打点分吧。”
在两座“幸福城市”都呆过的郑娟说,湛江和汕头都是非常适合生活的地方,生活节奏没大城市那么快,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没大城市那么冷漠,有很浓郁的人情味。总之,好吃好玩好耍,就是有一点不好——令人满意的工作不太好找。
那么,湛江本地人又如何看待自己的幸福度呢?
■湛江海风爽晚上常可见到星星
“在家乡的时候,晚上经常可以见到夜空中的星星。可在广州,只是偶然才能见到,那边的空气质量啊、绿化啊等实在是比不上这里。夏天在广州室外,可能是那边高楼太多太密集,总觉得非常闷热,出去走一圈往往令人烦躁。但是在湛江,总是能被舒适清爽的海风吹拂着,令人心旷神怡。”
在广州念大学的23岁小劳,毕业后还是选择回到家乡——湛江工作。“因为湛江是我的家乡,大部分的亲戚朋友都在这里,这里有我爱的人和爱我的人。没有选择留在广州,是因为没有一种归属感。虽然广州是个大都市,机会很多,但总觉得不适合自己。”
■湛江相对压力小一些也更悠闲
湛江企业家唐文盛、李智行等谈起了自身的经历和选择。
唐文盛说:“我80年代曾经有机会去深圳工作,但还是留在了湛江,至今我依然不后悔当初这个选择!”英国伯明翰大学计算机硕士出身的李智行也说,自己曾经在广州工作过,“在广州,每天光是上班花在交通上的时间,就有好几个小时。等我到公司的时候,人已经非常疲惫了……我不喜欢这样的大城市生活。”
“在湛江,你难得有机会听到大师的讲座;但在广州,你有机会经常听到;而在北京,你更是每晚都有机会听到!”曾经何时,大城市头顶光环,繁华之下印刻着的是地位、机会与品位。但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地球村”变小了,在湛江这样的二、三线城市也能享受到很多精彩的幸福生活。
而且,二、三线城市相对压力小一些也悠闲一些,精神压力与身体疲劳度都不会特别激烈。而一线城市的生活成本较高,衣食住行的花费相对二线城市要高很多。
■能享受“平靓正”的水果海鲜等美食
“相信每一位从湛江走出去的人都一样,都希望家乡可以更加文明,更加美丽,更加繁荣。”今年28岁的湛江人黎先生在珠海读完大学后,就去了深圳和朋友合资做生意。经常奔波在珠三角城市的他,在聊起自己的家乡湛江时,总是抑制不住自豪和思念。
“湛江有着美丽的大海,有着舒适的气候和环境,还有丰富、价格比其他地方平得多的水果、海鲜和其他美食……能享受这么惬意的生活,怎么会觉得不幸福呢?”
湛江近年来经济发展的迅猛势头,令黎先生更加心动和关注。“我会回湛江发展的,以成功者的姿态,我要好好回来建设我的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