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建议:早日消除“城市疮疤”让港城更漂亮
市区大部分“烂尾楼”已经或正在盘活
洪屋大厦烂尾楼
近期,记者接到一些读者报料——反映其看到霞山著名的烂尾楼——洪屋大厦有动静了,是不是要“复活”了?
记者实地采访后发现确有此事,而且近年来烂尾楼已经变得越来越“吃香”,湛江市区大部分烂尾楼都已经或正在盘活。
热心市民则进一步建议,希望能协调处理好市区剩余那些烂尾楼的历史遗留问题,让湛江早日消除“城市疮疤”,建设得更加漂亮。
【现场直击】洪屋大厦准备装修将投入使用
6月8日下午,记者赶到霞山区洪屋路与人民大道南交汇处附近看到:位于这里的洪屋大厦周边已经新搭建起了蓝色的建筑工地围墙,上面贴着“工地施工,非本工地工作人员,非请勿进”的白色告示;原来在一楼,临时经营的一些商铺已经搬离,一些施工工人正在楼边一角忙活着装电线等……
记者在一楼,还看到了写有“洪屋大厦(装修)工程落地式脚手架专家论证评审会”的红色条幅。此外,转角处,有一间新的临时办公室,桌面上还放着一些建筑图纸,里面的工作人员虽然不愿意透露公司的具体名称和负责人联系电话,但也承认“洪屋大厦”要进行装修等工程,将来会投入使用。
记者又向霞山区建设局求证,据一位相关负责人吴先生介绍说,“洪屋大厦”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左右,主体工程其实就已经建起来了,但由于种种原因,长期以来一直未投入使用。
附近居民王老伯说:“20多层的‘洪屋大厦’,在10多年前,可以算是湛江很醒目的高楼了。但不知为啥这么多年一直没用上,太可惜了。现在要‘复活’了,这是一件好事情啊,至少不会再空立在这里影响城市形象了嘛!”
洪屋大厦烂尾楼
【咸鱼翻身】市区大部分烂尾楼已经或正在盘活
“烂尾楼”通常是指因资金实力不足、市场定位不准或经济纠纷等原因造成一些开发商无力完成在建项目,遗留下的没有完工或尚未装修的“半拉子工程”。烂尾楼形成的原因很多,比如说上个世纪90年代过热的房地产投资等就曾给我市留下了大大小小的一批烂尾楼。烂尾楼极大地影响市容市貌和投资环境,成为美丽城市的“伤疤”,也给这个地区经济发展带来一些负面影响,由此造成土地资本等资源的浪费。
记者从建设部门了解到,湛江市区大部分烂尾楼都已经或正在盘活。
比如2005年9月使用的湛江某眼科医院,就是将赤坎海田路口的一栋17层高的烂尾楼改建成的;而湛江市区以前最大的烂尾楼——位于霞山解放东路和人民大道南交界处路口的金辉大厦,在“烂尾”近10年后,由湛江某置业有限公司拍卖投得,兴建了有酒店、商场入驻的大型商住项目,现在已经成为“人民南”商圈旺地之一。
最近的例子,则有位于乐山东路、中国城旁边的原“证券大楼”,已进行拆除。记者看到,此处围墙广告上,还曾一度特意写着“十年沉淀”等字样,颇有一丝怀旧的味道。
【市民建议】早日消除“疮疤”让港城更漂亮
为啥过去长期无人理会的烂尾楼,现在变得越来越“吃香”?
业内人士分析,主要原因就是:湛江宏观经济的向好,使来此投资者信心大增。特别是随着湛江工业化进程的推进,重大项目的落户与拉动,推动了城市化进程,形成相应的较大置业市场需求;而在经营城市理念指导下,我市不断盘活城市的有形和无形资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使城市“升值”,难怪近年来一些国内外投资者纷纷“抢滩登陆”港城。
“‘烂尾楼’是城市的疮疤啊!还是应该想办法早日消除,让港城更漂亮!”市民霍先生热心地说,位于赤坎人民大道北的“邮政大楼”;还有位于霞山建设路火车南站附近、位于椹川大道中与龙潮路交汇处等地的几幢烂尾楼已经“沉睡”了10多年。希望能协调处理好“烂尾楼”的历史遗留问题,既是对资源的节约,也可提升城市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