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刚刚结束的市委九届十三次全体会议提出:要在攻克管理难点上下功夫,完善落实严格的问责制,铁腕清理违法违章建筑,对监管和拆违不力者严肃追究责任。
去年,我市对违法违章建筑采取雷霆万钧之势,将一度猖獗的抢建违法建筑打压下去。但今年来,市民屡屡向本报反映,违法违章建筑死灰复燃,多个地方和城中村违法建筑愈演愈烈。他们质疑有关部门和地区走过场,对市委、市政府统筹全局的强化城市管理,大幅度提升宜居城市形象的精神执行不力,未能有效遏止抢建风。
暗访:抢建违建之风又起
25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霞山区的湿地公园,从公园沿着河边走入(艹十录)塘新村场,一幢幢正在兴建或刚建好的楼房扑入眼帘,很多新建好的楼房还没来得及拆除棚架。有些楼房装修工正在贴外墙的瓷砖。而装修好的新楼房富丽堂皇,非常引人注目。
轰轰的机器声和丁丁响的装修声音混杂一起,很远处都能听到。从9时许直到10时多一个多小时内,记者行走在湿地公园周围包括卜园新村几公里范围内,粗算了一下,起码有数百幢违法建筑,最高的有十多层,最低的也有五、六层。一些屋主指挥车辆和工人,有条不紊地兴建楼房。在该段时间内,记者一直没有看到执法人员在现场。
记者走进一个士多店,以顾客身份与店主聊天。他大叹怨气:“不仅白天兴建,晚上也兴建,搞得我们晚上都睡不着,烦死人了。”“没有人来查吗?”记者问。“很少看见执法人员来执法,即使来了,也没有什么效果,楼房还是一样照建。”“不是说要整治违法建筑吗,怎么越来越多呢?”他告诉记者,一些没有钱的村民将这里的住宅地卖给他人后,在旧村场兴建楼房。实际上很多地皮经过倒卖,有的甚至经过几手了。所以这片新村场基本上不是村民兴建的楼房,全部没有证件和准建手续的,属于违法建筑。“一块地皮要一百多万元,建得矮不合算。所以大部分的楼房都是高层的。”他透露,这些楼房除了出租外,大部分十多层的高楼房是建来对外出售的。
当天中午,记者来到赤坎的金城区暗访。据了解,该区因历史遗留问题和复杂的因素,大部分建筑属于违法建筑,是赤坎片违法建筑的“重灾区”,但一直没有得到彻底解决。该区大部分土地上已建好楼房,记者当天发现,剩下的不多土地上,一幢幢楼房正在兴建。走到靠近振兴路的地方,几幢10多层的楼房已建好,一幢楼房还挂出“售”字的大型销售条幅。据粗略计算,该区约有10多幢违法建筑正在兴建或刚建好。在该区中间一块空地上,几个工人正拿竹子捆绑固定四至位置,准备建房。记者向一工人了解,他说去年因为“风声紧”,停建了一段时间,看到这段时间风平浪静,老板又叫开工了。“你不怕有人来查吗?”“过去是晚上偷偷开工。现在白天开工也没有人来查。即使查到,也应该没有多大事。你看,他们都是这样建起来的。”他指着旁边一幢幢楼房数起子丑寅卯。
记者后又到了其他一些城中村暗访发现,不少地方的违法明目张胆兴建,比之前有过之而无不及。
质疑:违法建筑为何屡禁不止
一个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内行专家认为,目前市区宅基地主要存在两个问题。第一是非法买卖。第二是超高违建。很多人抱着“法不责众的”羊群从众心态,购买不合法的土地,开始还担心犹豫,后看见一幢幢的违法建筑拔地而起,自己也跟着风潮抢建。“因为有关职能部门和地区未能在萌芽状态将违法建筑打压清除,造成了违法建筑愈演俞烈的现象。”他毫不讳言,这无疑中给城市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对将来城市的管理增加了很大的难度,也给城市的形象大打折扣。
在政府部门供职的戴先生坦言,市长阮日生高度重视违法建筑的问题,曾对相关部门作出严厉的批评。批评相关职能部门有权有利益大家都去争,有困难就互相推诿的行为。这种“搓皮球”的机关作风确实是违法建筑不断上演的重要因素。市委九届十三次会议要求完善落实严格的问责制,对监管和拆违不力者严肃追究责任。“这是制止违法建筑的‘紧箍咒’和‘杀手锏’。”他希望有关职能部门从维护城市形象的高度责任感出发,打响“城市保卫战“,铁手腕整治违法建筑,还港城亮丽的面貌。
不少网民提出强烈批评,当地职能部门行政不作为,拆除通知下发多次,但“雷声大,雨点小,”大半年都无法拆除几幢违法建筑,让违法建筑越演越烈,有增无减。一些地方甚至只是针对靠近主干道或大路边影响市容的几幢超高违法建筑,而对其余的违法建筑,放任自流,错误引导不正之风,让违法建筑继续上演。
探因:多种因素酿成“顽症”
从事建筑业多年的林先生认为,近年来,随着房地产市场快速升温,城中村土地非法买卖非常火爆,拥有土地的村民纷纷建房出售或出租。不少村民在没有取得合法土地手续或未经规划许可的情况下,抢建楼房,谋取暴利。以致违法建筑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
他坦言,形成目前违法建筑蔓延趋势的原因错综复杂。但主要是因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市各城中村分别为其村民安排约80-120㎡宅基地,超过了省土地管理办法中不得超过80㎡的规定,为违法抢建提供了条件。
其次,前几年,我市对城中村建房实行“一刀切”,停止审批建房用地和报建,使一些村民的合理建房需求未得到释放,滋生了大量违法建房的现象。
“暴利是城中村违法建设的根源。城中村宅基地上的房屋建设,除建房本身的造价外,几乎不存在其他成本,高利润让不少村民铤而走险。”
他毫不讳言,“批管分离”的机制也是造成违法建筑蔓延的重要因素,监管部门互相推诿,监管缺位,加上巡查不到位,让违法抢建有可乘之机。
出路:根治关键在于城中村改造
整治一段时间内,违法建筑沉寂下来,风声过后,机器声隆隆,到处开挖违建。这个“死结”不仅在我市,在全省甚至全国都是横亘在面前的“拦路虎”。
多位专家提出,只有斩断违法建设的利益链条,违法建设问题才能得到有效的根治。但如何斩断利益链条呢?根据湛江的实际情况,他们认为只有改造好城中村,才能解决多年来的“顽症”。 “市区的违法建筑主要集中在城中村,改造好城中村,是根治好违法建筑的主要手段。”林先生也非常赞同此观点。
记者观察到,违法建设的集中地城中村因历史遗留问题等纠结复杂因素,应采取疏堵结合的办法,区别对待合理建设与违法建设的关系。对符合城市规划但是不按规定办理手续的,采取补办许可证、并处罚款或者部分拆除的处理方法。而对严重违法城市管理规划的违法建筑,应严厉查处,依法拆除或者依法没收。实事求是解决历史用地审批和规划报建问题,依法依规解决城中村村民的建房出路问题。
此外,做好防控结合工作,建立监管长效机制。抓紧制定、完善有关政策措施,建章立制,长效管理,落实责任。尽快编制市区城中村建设规划,让村民能够按照规划有序建房,包括土地利用规划、城中村建设规划,这样才能更好地对超面积、超高层和违法用地的建设行为做到依法、依规查处。
据了解,一些违法建筑涉及到国家公职人员,纪检监察部门对此应及时介入查处,做好监督工作。
链接:《湛江市整治违法建设处理办法》明确界定:任何单位和个人,在市区(含赤坎区、霞山区、坡头区、麻章区、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东海岛城市规划示范区范围)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建设的,都属于违法建筑。
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建设行为和建(构)筑物,都在违法建设范畴:一是未取得建设用地使用手续的;二是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建设的;三是未取得临时用地批准文件或《临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以及经批准的临时建设到期未拆除的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四是未取得《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建设的;五是违反法律、法规、规章规定进行建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