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人工智能)这个频频出现冲上热搜的词,在今年全国两会现场同样是炙手可热的话题之一。全国两会期间,记者采访发现,不少代表都在思考AI与自己领域的关系。
2024年,“人工智能+”行动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报告指出,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今年春节期间,随着深度求索(DeepSeek)等人工智能相关产品的火热,中国人工智能应用也成了全球关注的焦点。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对“人工智能+”着笔浓重。报告指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人工智能应用依然是人大代表热议的重点话题。
那么,湛江千行百业如何AI+?
“让AI真正成为‘新农具!’”谈及湛江农业与AI融合时,全国人大代表林水栖表示,湛江应抓住“AI+”政策机遇,以AI技术赋能糖、水产等传统制产业、农业全产业链以及因地制宜推进数字乡村建设,为乡村振兴注入科技动能。金岭集团通过智能化改造,将制糖生产线人力需求从六七百人降至100人,并依托大数据分析优化甘蔗种植品种与周期,提升亩产效益。AI技术不仅能降低制糖成本,还能通过精准管理提高产品质量,推动湛江糖业向高端化转型。他建议,政府统筹资源,搭建城乡供需对接平台,并加强农民数字技能培训,注重技术创新的同时兼顾农民利益与产业可持续发展。
湛江"AI+政务"深化路径怎么走?全国人大代表程开敏认为,随着AI更多的植入到各种办公和生活场景,数字政府和数字政务所带来的便利,也逐渐被群众所感知和认同。其中政务服务数据的流通与共享,能够有效促进政务服务的业务重组和流程再造,打造政务服务链条,提升政务数据资源使用效率和政府治理能力。期待通过AI技术将“放管服”改革推向纵深,让群众在生育登记“秒批”、渔船油价补贴“免申即享”等场景中,真切感受数字政府的民生温度。
AI重构港口作业“神经中枢”。全国人大代表刘彬在阐述“AI+港口”发展时表示,港口是物流、贸易、金融、保险等各类数据的交汇处,无论是外部数据还是内部数据都非常丰富。AI在港口行业的应用场景广泛、前景广阔,对外能提升客户的服务能力,对内能提升港口的运营效率、安全性和竞争要素。依托区位优势与数据资源,湛江港正在构建“智能调度、立体安防、数智服务”三位一体的智慧港口体系,当前重点优化提升“三大系统”。全新智能调度系统(CTOS)基于宝满集装箱码头23.4亿元扩建工程,引入AI动态决策算法,实现船舶靠泊、堆场分配与集卡路径的全局优化。试运行期间,集装箱装卸效率提升40%,船舶滞港时间缩短30%。全新散杂货作业系统(BTOS)搭载3D数字孪生技术,对散货堆场进行毫米级建模,结合气象数据与装卸设备状态,实时预警货物塌垛风险。数字石化二期系统集成AI视觉识别与气体传感网络,构建储罐泄漏、管线腐蚀等风险的毫秒级预警体系,事故响应速度提升5倍,让石化码头安全智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