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霞山区“智汇霞山,链动未来”投资推介会在特呈岛举行,来自广州、深圳、东莞、佛山等地的18家企业齐聚霞山,共享机遇、共商合作、共促发展。(2月24日《湛江日报》)
招商引资是项目建设的源头活水,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头等大事”。为拼出首季“开门红”,霞山开春就大招商、抓项目,“智汇霞山,链动未来”投资推介会近日在特呈岛举行,交出了“16家企业与霞山签署框架合作协议,签约项目涵盖食品加工、新能源、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的成绩单。
比起这张成绩单,湛江日报介绍的霞山招商引资“新打法”,更令人眼前一亮、倍感振奋——升级版“全程代办”。
这是一次“把好钢用在刀刃上”的革新,是自我加压突破常规思维的探索,也是霞山拼经济抓招商使出的关键一招。
霞山升级版“全程代办”,核心在于“全”与“程”——全面覆盖企业生命周期中的各项行政审批事项,并由专业团队代表企业完成从申请到办结的全过程。具体来说,“新打法”妙就妙在“招式”之间的环环相扣、威力叠加。
招式一:打造专业团队。成立由区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投资项目行政审批“全程代办”领导小组,这一高规格的组织架构,除了彰显霞山对该项工作的高度重视之外,还确保了各项工作能够高效协调推进,让企业切实体会到霞山服务的专业与高效。
招式二:延伸服务链条。范围上,从最初的工业项目延伸至所有投资项目,涵盖了供电、供水、供气、通信、网络等公共服务事项。周期上,从拿地开工阶段拓展到企业项目全生命周期,无论是项目前期的筹备,还是落地后的生产运营,乃至企业员工参保等关联服务,都能享受到“全程代办”的优质服务。这种“全周期无死角”的覆盖,让企业在发展的每一个关键节点,都能感受到“全程代办”的贴心服务,真正做到企业发展到哪里,服务就跟到哪里。
招式三:流程推进提速。霞山加快数字政府建设,“零跑动”事项覆盖率达80%、可网办率超95%,政务服务办事大厅落地“跨域通办”可视化技术应用,让办事更加便捷高效,打破了地域与时间的限制。这意味着,“代办”不仅仅满足于“代企业办”,甚至不止步于“办完”“办好”,而是要体现在“高效办成”的效率上。
为了让企业的体验更“丝滑”,除了上述三个大招,霞山还增加了“连接技”:首席事务代表制度和容缺受理制度。首席事务代表能够为企业提供一对一的精准服务,而容缺受理制度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因材料不全而导致的审批延误问题,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正是这些创新招式的协同发力,让霞山的升级版“全程代办”成为招商引资的强大利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在霞山这片充满活力与机遇的土地上扎根发展,为霞山的经济腾飞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升级版“全程代办”的惊艳之处,不仅在于创新的“打法”,更在于超前的“意识”。
一个大项目从签订合同到落地投产避免不了要走很多审批流程。这些流程很复杂,但都是合法合规的要求,并且已经是“放管服”改革精简后的结果,减无可减。对很多企业来说,要完成这些审批手续,不是问题;真正的问题是如何快速、高效完成。一方面,很多企业没有这方面的专门经验;另一方面,各地政府政策也在不断变化。这种情况下,比的就是办法,比的就是服务。优者,为招商加分,为项目加速,为增长加“码”。这一“码”,是增长的砝码,更是发展的密码。
形象地说,霞山升级版“全程代办”,已经实现了从“保姆式”服务向“月嫂式”服务的转变。“保姆式”服务侧重于日常照料、能帮则帮;而“月嫂式”服务在具备全面性的同时,更强调专业性、针对性和阶段性。最重要的变化是,项目这个“宝宝”长得好不好,不再是企业自己的事。参与项目服务的领导干部,通过“全程代办”这个机制,真正与企业融合在一起,主动推进,全生命周期把各环节工作做好,让项目“宝宝”健康成长、出人头地。
霞山是港产城融合的机遇之地,多的是商机,多的是前景。相信在升级版“全程代办”的助力之下,越来越多优质企业将汇聚于此,在明媚春光中拔节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