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山处藏着“奇石阵”
清宣统三年闰六月镌,民国年间重印的《徐闻县志》里记载道:“石壁古观,县北六十里鹰峰东石山壁立如屏,长百余丈高十余丈,俗呼为九层塔,壁间有林,姓者因洞韧成小观修道于此,遗迹犹存,壁下有泉从石岩喷出如瀑布,岩高一丈余,广二丈余,古榕盖其,顶下为石滨形如敷砖,具有清幽之致。”
顺着泥路前行,路两旁绿意绵绵,向远处眺望,层层叠叠像梯田,似远似近,入目处除了绿还是绿。村干部说,以前雨水充裕的时候,这些层层叠叠的地方就会种满金灿灿的水稻,水稻丰收时,这个山都是金黄色的,二十四坑从生机盎然的“绿世界”转身成为“金黄的国度”。现在,雨水少了,村民种水稻的越来越少,反而种植北运蔬菜、甘蔗的越来越多,因此,二十四坑的绿意便绵延了一年四季。
在一小径处,村干部带着记者走入了另一个天地,那是被大自然完全“呵护”的世界,参天大树下的“奇石阵” 为火山喷发的岩浆冷却所塑造,石林千姿百态,有的像山羊站着歇憩,有的像水牛伏着反刍,有的像猩猩回头远眺,有的像海豚跃出水面,有的像乌龟爬山,有的像哲人思考,有的像恋人贴着耳朵说悄悄话。最为神奇的是,有的石头层层叠加在一起,形成陡峭的石崖;有些巨石上面长着奇异的古榕树,浓荫蔽日,树根粗细不一,长短有别,弯弯曲曲,蜿蜿蜓蜓,形态各异;有的一二米长,有的几十米长,与奇树杂藤纠缠一起,难解难分。在石崖脚下,一块巨大的石头上凿刻着几个大字“自然保护区”。原来,此“自然保护区”不是正式的“自然保护区”,只是村民对二十四坑生态环境的热爱与保护的行为。中午12点半,70多岁的廖伯顶着烈日,扛着锄头在锄草弄土,他苍老黝黑的脸上写满了对这片土地浓浓的爱,他说,从1979年至今,他就在二十四坑扎根下来,以前的二十四坑是遮天蔽日,没有路,可1979年后,他就与村民一道在二十四坑周边开垦种树,35年过去了,但这里的环境并没有随着城市的发展而变化,那大石头上凿的字是为了提醒后来人,要好好保护这方天地,这是徐闻的“世外桃源”,是大自然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