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湛江遂溪古色古香的村落——乐民城

2014-07-23 13:49 来源: 作者:陈振园

  乐民城,这座至今经历了六百多年风风雨雨历史沧桑的古城,它的雄伟壮丽和建造城池的智慧力量令人折服,其历史沧桑和现状也令人感慨万千。

  乐民城,又名珍珠城,位于遂溪县乐民镇南约1公里处。明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89年)始建,建成之时朱元璋降下御旨,其中有“永乐民安”之句,故把“乐民”两字命名该珍珠城为“乐民城”。另把“永安”两字命名同一时期在合浦兴建的珍珠城为“永安城”。这座珍珠城顾名思义就是专为朝廷提供御用珍珠贡品。

 乐民城城门

  乐民城城墙依地形而筑,三面临海,一面连接陆地,呈直角梯形。城外开凿两条护城河,每条宽12米,深5米。护城河现虽已不复存在,但在原址上仍有护城河的些许痕迹。城墙高约8米,用砖石和砂土堆砌而成。东、西、南、北墙分别长500、530、460、307米,周长1791米,面积约19万平方米。分置东、南、西、北四城门,门宽2、8米,高2、7米,原城墙门进深约9米。现残存东、北、西三门,南门只留下残垣断壁,也留下一段遂溪人民不畏强暴、舍身救国的革命斗争历史。据历史记载,1927年6月29日,乐民起义的起义农军返回乐民城,国民党反动派以一个团的兵力,配备重炮,围攻乐民城。起义农军据城防守,以小米加步枪反击强大的来犯之敌,激战两昼夜,多次粉碎敌人的猛烈进攻。后因南门及城墙被敌人炮火击毁,难于防守,被迫连夜撤出,分散在乐民、江洪、纪家一带活动,继续坚持革命斗争。

  乐民城城南部建有文明书院一间,城北部立有石龟石碑一块,城西部立有石敢当石碑一块,城外北部有大量珍珠贝壳遗存。文明书院据历史记载,与苏东坡有着较深的渊源。文明书院在乐民城南面,面宽13米,进深8米(含前走廊),高8米,为二进二层楼房建筑,分明间、次间,次间有阁楼,明间一层,后墙正中镌嵌有苏文忠公石刻像。据《遂溪县志》记载,“宋元符三年苏轼南迁,由儋徙廉,道经双村(当时应为兴廉村),宿净行院,四顾山川,谓乡民陈梦英日:‘斯地景胜,当有文明之祥。’既去月余,瑞芝生其地,诸儒遂即其地建书院,扁日文明。”文明书院之名由此而来。该书院建于宋微宗初年,为当时境内三大书院之一,众多诗人骚客留下不少的诗句和墨宝。

  城北部立有一块石龟石碑,龟身长约2米,宽1米,石龟的造型极其精美,龟身匍伏于地,龟首微微前伸,龟尾卷曲,形象生动逼真,栩栩如生。龟背植有一块石碑,上面有碑文,详细记载这座古城建造的经过。虽然由于年代久远,风雨消蚀,有些碑文已经模糊不清,但仍能看出一部分文章记载。从明洪武二十七年开始建城至今,已经经历了六百多年的历史,但这只石龟仍“忠于职守”,成为这座古代建筑的历史见证。

  石龟石碑

  乐民城虽然经历了六百多年沧桑,但基本上保持过去的轮廓及风貌,屹立于原址。更为欣慰的是,乐民城这弥足珍贵的古遗址已经受到高度重视,遂溪县政府及民间人士正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竭尽全力保护这一珍贵文化遗产。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开云(中国)

  • 湛江的墙,会讲故事
  • 游鱼跃彩  民俗流芳
  • 踏青赏花 春色醉人
  • 麻章区2025年“南粤春暖”暨重点群体专场招聘会举办
  • 天宇上演金星伴月
  • 惠风拂南国 繁花竞港城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