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徐闻岬角上的“海盐角” 比雪更诱惑的大海结晶

2014-07-10 15:15 来源:湛江旅游 作者:吴文静


   人常说“斗米斤盐”、“担谷斤盐”。自古以来,盐便不是易得的生活必需品。直到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在中国西南一些地方,盐仍然非常缺乏,依靠马帮贩盐。一块盐,穷人吊在厨房里,做饭的时候拿下来浸浸再拿出来,舍不得多放。食盐历来是“国之大宝”,更是历代朝廷聚敛赋税的渠道。它与铁一样,受朝廷统一管理。

   徐闻是广东的重要海盐产地之一,在该县西南的一个岬角上,有面积达2平方公里的盐场,当地百姓将盐场称为“海盐角”。该岬角海风大,降雨少,温度高,蒸发量大,海水含盐浓度高,结晶盐的质量好,产量高。当地盐农用延续了整千年的原始生产方式生产海盐,经过酷热天气和海风的帮助,将波涛变为白雪。

   现在进水和收盐虽都用上水泵和机械收盐,但制盐过程并未有变化,即纳潮——抽水——蓄水——低度蒸发池——中级蒸发池——高级蒸发池——结晶池——收盐。

   南海海水盐度有3度多(南海除河口地区外,表层盐度年平均值为32.5‰~34.0‰),NaC1在盐度达到25度以后逐渐结晶,而海盐需要经过低度蒸发池、中级蒸发池、高级蒸发池三道程序的自然风干,历经二十多道磨砺,海水才能结晶产盐。

   海水在依次流经每幅晒水池时每次能将盐度提高半度;经过中级蒸发池和高级蒸发池后,海水盐分会达到25度,这时就称做“制盐的卤水”。到了结晶池,盐度达到27度时开始结晶产盐。结晶时不断从高级蒸发池里放水进来,盐便一层层积累。

   一场大雨或者一场台风就可以让数日辛劳付之东流,台风可以提前预知,但雨水难防,结晶池边多有黑色的塑料薄膜,每逢大雨前,当地人便把薄膜展开,覆在近百米长数十米宽的结晶池上,防止雨水冲淡。雨前展开的薄膜一个接一个,非常壮观。

在壮观的盐池前,望着辛勤盐工的身影,我不禁想起了北宋柳永的《煮盐歌》:

煮海之民何所营?妇无蚕织夫无耕。

衣食之源何寥落?牢盆煮就汝输征。

年年春夏湖盈浦?潮退刮泥成岛屿;

风干日曝盐味加,始灌潮波流成卤。

卤农盐淡未得闲,采樵深入无穷山;

豹踪虎迹不敢避,朝阳出去夕阳还;

船载肩擎未遑歇,投入巨灶炎炎热;

晨烧暮烁堆积高,才得波涛变为雪。

链接

    徐闻有着相当悠久的产盐历史,其发展经历了由原始手工生产、手工机械生产到机械化、现代化生产的过程。现徐闻县西南方的港头、毛练村就是宋代国家盐场——递角场的遗址。徐闻县角尾乡灯楼角盐场是广东省重要的盐业生产基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开云(中国)

  • 湛江的墙,会讲故事
  • 游鱼跃彩  民俗流芳
  • 踏青赏花 春色醉人
  • 麻章区2025年“南粤春暖”暨重点群体专场招聘会举办
  • 天宇上演金星伴月
  • 惠风拂南国 繁花竞港城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