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12月8日刊登了《广东省政府公布第五批省级“非遗”名录 湛江美食文化省级申遗实现“零的突破”》,引起读者关注。
“湛江包括美食文化在内的各种文化资源丰富、底蕴深厚,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文化大宝库’。如果继续加以重视、挖掘、整理和引导,湛江‘申遗’未来将取得更大进展和突破!”昨晚,湛江文化专家、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原主任朱卫国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让湛江鸡文化更有名有实
朱卫国结合这次省政府公布的第五批省级“非遗”名录,引“他山之石”,为湛江“申遗”支招。
“湛江人‘无鸡不成宴’,‘湛江鸡’早就海内外闻名。但遗憾的是,‘湛江鸡’制作技艺到现在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都还没有进入。”朱卫国注意到,这次第五批省级“非遗”名录中出现了“客家盐焗鸡制作技艺(传统技艺,申报地区或单位:梅州市梅江区)”。
“其实,‘湛江鸡’历史也很悠久,论其名气和品牌影响力、辐射力也很大。但人家已经申报省级‘非遗’成功了,湛江也应该予以重视、鼓励申报,让‘湛江鸡’文化更加有名有实。”
湛江海上龙舟民俗很独特
第五批省级“非遗”名录中还出现了惠州、中山、阳江申报的“端午节(民俗)”。其中,与湛江同在粤西地区的阳江,是以“端午逆水赛龙舟”入选。
“与他们相比,湛江民间的海上龙舟民俗更加独特。如果合理申报,将来被列入省级‘非遗’的成功率也很高。”令人高兴的,2013年2月,市文广新局对外公布了湛江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其中就有民俗——雷州的乌石海上龙舟信俗。
重视民间文学类项目“申遗”
“应人石的传说”(申报地区或单位:深圳宝安区)、“珠玑巷人南迁传说”(申报地区或单位:韶关南雄区)、“凤城的传说”(申报地区或单位:清远清城区)……第五批省级“非遗”名录中,还有不少这样的民间文学类项目。
“其实,湛江也是一个各种传说和历史人文故事丰富的地方,但过去在这方面的申报却不多,能被列入省级以上‘非遗’项目的就更少了。这确实是我们的一块‘短板’。”朱卫国建议,除了在湛江申遗“优势项目”——传统舞蹈、传统戏剧、传统音乐类等方面继续加以挖掘之外,也应该重视民间文学类项目的“申遗”工作,让雷州半岛那些精彩“传说”更广为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