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堡风貌奇特,为未解之谜
山路蜿蜒,林木环绕,塘背村隐没在葱葱郁郁的大山深处,少有外人察觉。刚下车,眼前所见,池塘、田野、山竹、袅袅炊烟……好一幅清幽宁静的水墨画!虽无缤纷花朵,却不失为山中桃花源。在村委会主任刘志军的指引下,我们下车徒步来到土城堡的所在位置。
城堡就座落在村头的山坡上,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庄严大方,正面看去是一座典型的客家方形围楼,细细品味,又象南方深幽的四合院。走近一看,门楼和一般的客家土围城的门楼不同,不是半圆形的门洞结构,而是普通的方型门。大门底部的门墩不是常见的方形石头,而是上百年的古老荔枝木,早已留下岁月的痕迹,却没有被虫蚁侵蚀,木质仍旧坚实厚重。前厅左右两边上有阁楼,配有木梯作上下用,阁楼干燥通风,用作放置粮食。
细细观察,城堡内部面积宽敞,结构得体。走出城堡,围楼的四周是用硫磺、黄泥、稻草、草纸、黑糖等调制成的三合土夯实筑成的,墙体结实牢固。而筑成城墙后,再在城内建砖瓦房,横竖九间。
走过前厅,中央有个大天井,真是别有洞天,空气清新而又惬意。穿过天井,拾阶而上,是就餐的大厅,两边是寝室,但这并不就是城堡内部布局的全貌。奇特的是,城堡东西两边还各有一套厢房,附有两个小天井。现在,东厢房用作厨房及粮食仓库。而西厢房,“文革”初年,一度被生产队用作办公场所,还在里面开办耕读班。
因村小人少,又居粤桂边陲,为防匪患,城堡的主人当年在城堡四角建了炮楼,炮楼有六边,每边都有大大小小的炮眼,不难想象这里曾经发生过激烈的围城战。角楼高约数丈,居高临下,景物一览无遗。
刘主任回忆,很久以前,城堡门前还有一大片池塘,呈半月形,池塘里鱼群涌动,这片池塘在当时估计也起着防御之用。城堡背山靠水,即可防御外敌入侵,又可独揽村庄风光,城堡无论内外部局都具有完美的对称性,加之山水衬映,体现了人与自然合为一体的和谐理念。但城堡的建筑风格属于何派?村干部曾经委托外地一些建筑学者来探究,但至今无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