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湛江影剧院附近的三棵木棉树枝头芬芳,一团团红彤彤的木棉花盛放。树下人来人往,树上花团锦簇,构成一幅美丽的春光画卷。(据3月18日《湛江日报》)
最是一年春好处,湛江“花里花外”都是好风景,“赏花游”渐次拉开大幕,成为不少人踏青的首选,为旅游业蓬勃发展注入了澎湃动能。
湛江有不少宝藏赏花地,将“赏花”作为全域旅游的超级IP,就得整合资源、丰富内涵,进一步玩出“花样”、拓展“花边”。从这个角度来讲,要坚持以花为媒、借景引流的思路,着力打造更有层次感的文旅产品、游玩项目。同时,要充分利用AR、全息影像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注入年轻态、青春派、时尚感,让游客在沉浸式体验中共赴春日花事。
在湛江,“赏花游”不再是简单的看花识花,也非拍个照打个卡,而是注入了新场景、新消费、新业态。“赏花+美食”“赏花+体育”“赏花+音乐”“赏花+潮玩”等融合产品渐成主流,研学、露营、夜经济等新模式广受欢迎,让文旅业的网红效应、流量效应日益彰显。在此基础上,要注重“赏花+”跨界融合,强化与乡村游、景区游、红色游的结合,组织非遗展示、民俗展演、春耕体验、田园采摘、农产品展销等活动,并借助“直播”“短视频”等方式,让更多的游客奔赴花海,感受春日美好。
不负最美春光,“赏花游”要游得安全、玩得舒心,游客才会悦来、多来。由此而言,政府职能部门要开启“宠客模式”,在全链条服务、全过程保障上下足绣花功夫,既要实时发布观赏指南、限流提示,也要不断强化交通、公厕、食宿等配套服务,还要持续加强消费市场环境整治工作,不断提升游客的舒适度和满意度。
“赏花游”热力十足,成就了游客的“诗与远方”,激活了“春日经济”一池春水。延续这样的热度,关键要运用产业思维,进一步延长“花经济”的产业链。围绕游客“吃住行游购娱”各方面需求,以花为名,以“新”促兴,打造一系列春日限定菜肴,开发书签、头饰、冰箱贴等文创产品,扎实做好“土特产”这篇大文章。同时,以办节办会为切入点,走好“文商旅体展”融合发展之路,努力实现“风景”变“钱景”、“颜值”变“产值”。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