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过后,粤西地区各地的年例便开始热闹起来。年例的日期各有不同,有的村庄在正月初二,有的则在正月十五。有人将湛江乡村的年例编成了一个时间表,从正月初一遂溪草潭镇率先开启年例庆典,到后续各个村镇依次展开,农历正月至二月、三月里几乎每天都有村庄沉浸在年例的热闹氛围中,甚至年例一直持续全年。据不完全统计,湛江市全年各乡村年例达到数千场。
在粤西地区流行着一个说法——年例大过年。为什么说年例大过年?这是因为年例在多个方面都体现了比过年更独特、更重要的意义。
年例最初是为祭祀祖先、驱邪禳灾、祈求丰收而举行的仪式,起源可追溯至明清时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传统习俗逐渐融合了丰富的民俗文化,演变成如今集祭祀、宴请、娱乐于一体的盛大节日。
年例是粤西地区独有的传统民俗节日,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具有很强的地域代表性,是区别于其他地区民俗文化的重要标志。而过年是全国性的传统节日,在文化独特性上,年例对粤西人来说更为特别。
年例的活动更丰富多彩,过年的传统活动主要有贴春联、吃年夜饭、拜年等。年例除了有祭祀祖先等传统仪式外,还有民俗巡游、舞龙舞狮、粤剧表演、雷剧表演等特色活动。每个村庄的年例活动各有特色,具有多样性和趣味性。如吴川的飘色、遂溪北坡的游鱼、麻章的穿令箭、湖光旧县村的傩舞、太平的下火海、赤坎百姓村的花车巡游等等,每个村镇的年例都有独特的民俗活动,让年例成为令人瞩目的文化盛事。
年例期间,几乎全村人参与祭祀、巡游等集体活动,整个村庄充满了浓郁的节日氛围,能让人们感受到强烈的集体归属感和凝聚力,这种集体氛围比过年时更浓厚。
过年主要是家人团聚,而年例,除了家人,还邀请亲朋好友前来“吃年例”,甚至是陌生人也会被热情邀请,团聚范围更广,能结识更多朋友,增进彼此间的感情。
我的家乡在粤西地区的电白,村里的年例是正月十五元宵节。清晨,村民们便带着丰盛的祭品,到祠堂和庙里祭拜祖先和神灵。日间,家家户户摆宴席,邀请亲戚朋友欢聚一堂,把酒言欢。白天和晚上还有粤剧表演,吸引众多村民观看,十分热闹,把年例活动推向高潮。
今年春节前夕,湛江还举办了广东年例春晚,荟萃展示湛江的非遗文化项目、民俗民间艺术,将年例打造成一种文化品牌,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看。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地方在举办年例时,大摆宴席,菜品过多,造成浪费。为了显示排场,还会在场地布置、烟花燃放等方面过度花费。个别村庄的人们在年例的规模、宴请人数、菜品档次等方面互相攀比,导致年例成本不断增加,给家庭带来经济压力,也偏离了年例原本的文化意义。
年例不仅是一场节日庆典,更是一种民俗文化传承,它凝聚着粤西人民的情感与智慧。年例既要传承好历史传统习俗,又要结合时代发展进行创新,剔除其中的陋习,赋予新的意义,让年例文化得以更好延续和发展,让它成为粤西人民心中永恒的记忆和维系浓浓乡情的纽带。
2025年2月3日于家乡电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