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七旬老人用独特方式传承傩文化 创作200多幅傩画

2016-08-30 16:28 来源:湛江晚报 作者:文/陈凯杰 郁玉春 梁政海 李枚 图/张锋锋

    尽管“傩舞”是湛江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傩”在湛江,乃至中国,对于许多人都是一个陌生的字眼。如何保护和传承傩文化,很多国内学者不不断研究。在湛江,也有一位老人在研究和推广傩文化,他叫赖永萱,目前已经创作了200多幅傩画,他用微薄之力,宣传傩文化。

赖永萱和他的傩画。张锋锋 摄

    退休后开始研究我国古塔和东巴文化

    赖永萱是一名退休干部,虽年过七十,却很少歇笔,不断探索绘画新语言,开拓艺术新境地。在书法、篆刻上孜孜以求,长期以来还潜心创作古塔绘画,颇具造诣。

    退休后,赖永萱最初开始研究我国古代汉、隋、魏、唐、明、清的建筑,特别对古塔做了大量研究。为了探索如何运用绘画艺术手法表现古塔,他足迹遍及我国各地,根据多年对古塔进行现场写生,积累了大量素材。赖永萱还亲临书店及图书馆参考阅读了各类书籍,如《中国名胜词典》、《中国旅游景点典故》、《古塔艺术综述》等。

    记者在赖永萱的家,看到很多中国古塔的国画作品,其布局独特,构图新颖,水墨泼洒淋漓尽致、传神入微,将古塔及其所处崇山峻岭、古城胜地,以神秘诱人的魅力色彩,用隽雅的轮廓渲染各层次,让秀美瑰丽的古塔建筑跃然画面。

    东巴文化对于湛江人来说比较陌生,是指纳西族古代文化,因保存于东巴教而得名,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继古塔后,赖永萱着手研究东巴文化,他通过研究和学习,独树一帜用东巴文的象形文字转化为对联;他还把东巴文字雕刻成篆刻印章。因此,他被我市文化界称为湛江研究东巴文化的第一人。

    赖永萱表示,东巴文字约有1400个字,加上象形文字的格巴字,总计2000多个字,东巴文包括象形、合意、合体、转意等音符,他现在研究的仅是当中的小部分。他说:“这么多年来,我写了很多东巴文的对联,深受文化界人士的喜爱。”除此之外,他还经常与四川、湖北、云南等地研究东巴文学的学者广泛交流,相互促进。

123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开云(中国)

  • 霞山观海长廊将添赏美景吹海风好去处
  • 湛江2个集体、3名个人入选第十一批广东省岗位学雷锋标兵
  • 赤坎区“三八”妇女维权周暨学雷锋巾帼志愿普法活动举办
  • 市博物馆送展进校园
  • 湛江经开区举行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
  • 花漫港城  满目芳菲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