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岁寒三友刻印在屏风和门窗上,显得质朴又不失精美。图/记者张锋锋

周兴书室的民国初期的建筑风格一览无余。图/记者张锋锋
推开怡园的大门,踏进这座百年书室,民国初的建筑像沉甸甸的历史,在我们眼前一览无余。百年书院见证着这里的百年沧桑,在这座保存如此完整的书院中,历史的痕迹像一部穿越剧般神奇,把当年的历史容颜和故事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1 百年书室容颜不改
怡园,坐落于坡头镇博立村内,是许爱周先生于1912年所建。整个园区占地面积2300平方米,绿树成荫,景致幽雅,建筑古色古香。而其中最大的一座名为“周兴书室”的建筑就是本文的主角,它占地约1300平方米,是许爱周先生早年的书房,其后就用作村中学子读书的书塾。书室分上中下三进,每进穴门嵌有“松鹤延年”、“双凤朝阳”、“如意吉祥”、“番鬼托梁”等木雕图像。书房正门刻有“周兴书室”四字,苍劲有力,是晚清名士谭延闿手书;上进悬挂“侠义可风”牌匾,则是当时吴川县县长曾昭声所赠;中进挂有“今之卜式”巨匾。1986年湛江市和坡头区政府出资修葺书房,恢复原貌,1999年被列为湛江市文物保护单位。
推开书室沧桑的陈旧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很大的庭院,静逸的感觉随之而来。而整个“周兴书室”也采用漏光通风的设计,使得这个屋子的采光和通风非常好,在这个大院中,左右两边有两个中国结的花池,在四周的墙壁上面,绘画有各式各样的风景图、人物图,代表着当时人们的各种心愿和向往。
穿过大院,来到书院的中间,左右两边有两个房间,分别用屏风隔开,在木质的屏风中,雕刻着各式花朵的图案,在两个房间里面已经没有任何当年的用品,只有镂空的屏风还显示着当年的别样文化,据说,左右两边的房间是用来下榻之用。在中进的大堂中,树立着许爱周的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