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转化中的黄油蟹。
经过近一年的钻研攻关,近日,湛江湾实验室科研团队研发的“黄油蟹室内环境调控高效培育技术”取得关键性重大突破,顺利通过项目阶段性成果测评验收和技术成果评价,并获得国内相关领域专家的高度认可。这一创新研发技术实现黄油蟹转化率接近70%,有望成为促进我国黄油蟹养殖产业发展提质增效的一项关键技术。
湛江湾实验室科研团队开发了一套创新的黄油蟹室内环境调控高效培育技术,利用该技术筛选5批次青蟹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综合调控养殖环境因子,使黄油蟹的转化率接近70%,培育周期为18至25天,实现黄油蟹批量高质、高效培育水平。
黄油蟹是一种雌性拟穴青蟹,在自然条件下,每1000只青蟹仅两三只成为黄油蟹,其形成概率极低。凭借口感鲜美、风味独特及市场稀缺性,黄油蟹拥有极高的经济价值与市场需求,在我国高端水产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尤其是特级黄油蟹(含油率>80%)具有显著的高附加值,市场售价高达1500元一只。当前,黄油蟹养殖仍处于依赖传统海塘“靠天吃饭”的状态,面临转化率低、产量低、产量不稳定等问题。
转化完成的黄油蟹。
近年来,湛江市积极探索红树林保护与水产养殖耦合发展模式。广泛自然分布在红树林湿地的青蟹作为海水养殖蟹类价格最高的品种,受到了湛江湾实验室红树林保护研究中心科研团队的关注。2024年,该实验室成立红树林青蟹养殖研发团队,从事苗种繁育、养殖、新品种创制等方面研究,重点攻克黄油蟹转化关键技术瓶颈。
“我们主要是找准促进卵巢异常发育的雌性青蟹向黄油蟹转化的一系列关键环境因子。简单来讲,就是为青蟹转化为黄油蟹营造最好的养殖环境,让它们吃得好、喝得好。”团队负责人秦蛟博士介绍,这些青蟹住的是60×50×30厘米单体“蟹公寓”,每天吃几只花甲螺,喝的水也经过了循环水系统处理。
该技术利用室内环境因子调控的高效、便捷、低成本性,有效培育黄油蟹,能够应用于黄油蟹工厂化养殖,全年较大规模批量生产黄油蟹,有助于解决我国黄油蟹养殖面临的养殖周期长、养成率低、产量不稳定等问题,可促进黄油蟹养殖产业发展提质增效。根据项目团队初步分析,黄油蟹工厂化养殖收益率接近50%。
目前,项目团队着手推进工厂化养殖系统规模化生产应用中试,并致力攻克现阶段依赖于对发育异常拟穴青蟹的筛选,努力实现从“0”到“1”的原始性技术突破与新商品原创性研制。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