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当开学季遇上流感季 科学预防有妙招

2025-02-17 15:17 来源:湛江晚报 作者:记者 文秋华 通讯员 林颖

2025年春季学期已开学,记者采访湛江中心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副主任医师庄银安时了解到,流感每年可引起季节性流行,冬春季为高发期。此外,消化道传染病如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在儿童中也较为常见,学校和家庭要采取科学有效预防措施,做好个人防护,注意防范呼吸道、肠道传染病,确保学生健康安全。

庄银安医生介绍,流感潜伏期一般是1—7天,多为2—4天。感染流感后,临床表现为咳嗽、咽喉痛、鼻塞、流涕等呼吸道症状。有部分患者出现高热症状,体温可达39—40℃,并伴有畏寒、头痛、肌肉酸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胃肠道不适感。一旦出现流感样症状,尤其是老人、孕妇、婴幼儿等高危人群,应迅速就医。针对流感有很好的治疗办法,但要尽早用药,在症状出现的48小时内使用抗病毒药物至关重要,这能有效缩短病程并减少并发症风险。

在流感流行季节,庄银安建议市民注意个人防护,尽量不要前往人群聚集的场所,注意个人卫生,保证充足睡眠。日常生活中,要勤洗手,未洗手应避免触摸眼睛、鼻或口;外出时戴口罩,特别是前往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更应戴口罩。建议在每年流感季到来之前进行流感疫苗预防接种,尤其是老人、儿童和体弱多病者更应及早接种,可以减少感染机会或者减轻症状。

中药助力缓解流感症状

湛江中心人民医院中医科黄秀杰主治医师介绍,流感在中医称之为“时行感冒”或“时行戾气”,早从《黄帝内经》开始,就以“伤寒”统称外感疾病。许多行之有效的中药对流感防治有助力,其中包括大家常见的板蓝根、金银花、连翘、薄荷、蒲公英等中草药。但中医治疗讲究辨证论治,要结合饮用者的个体禀赋才能发挥功效,建议大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下面给大家推荐几款茶饮和药膳:

针对风热感冒人群

黄秀杰医生介绍,中医认为,风热感冒就是人体受到风热之邪侵袭犯表、肺气失和而导致的病症。它的主要表现是发热明显。临床症状多见发热重、微恶风、头胀痛、有汗、咽喉红肿疼痛、咳嗽痰黄、鼻塞黄涕、口渴喜饮、大便干、小便黄,检查可见扁桃体红肿,咽部充血疼痛,舌尖边红、苔薄白或微黄。

薄荷粥

材料:新鲜薄荷30克,粳米100克。

做法:先将大米、薄荷叶洗净备用。将粳米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煮至米粒软烂。后将薄荷洗净入锅,煮5分钟左右即可,趁热食用。

功效:缓解风热感冒症状。

金银花茶

材料:金银花30克。

做法:金银花洗净入锅,加入清水约1500ml,浸泡30分钟后,先武火煮沸,后文火煎熬30分钟,加入冰糖煮溶后放凉服用。

功效: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特别适合缓解风热感冒引起的发热、咽喉肿痛、头痛症状,但脾胃虚寒及气虚疮疡脓清人群忌用此茶。

盐蒸橙子

材料:橙子1个,食盐少许。

做法:洗净橙子切去顶部,用少许食盐均匀撒在橙肉上,用筷子戳几下,便于盐份渗入,盖上橙顶,装入碗中,水开后蒸10分钟左右,取出后去皮,取果肉连同蒸出来的水一起吃。

功效:有效缓解咳嗽、咽喉肿痛、痰黄等症状。

针对风寒感冒人群

黄秀杰医生介绍,中医认为,风寒感冒就是风寒之邪外袭、肺气失宣所致。发病多在秋冬、冬春季节常见,主要表现为恶寒、发热和无汗,一般发热的温度都不高,同时还伴有头疼、身痛、鼻塞、流清涕等症状;经常咳嗽有痰,痰白稀,咽痒,口不渴或渴喜热饮,检查咽喉无明显红肿,舌苔白色,舌苔较薄。

花椒炖雪梨

材料:雪梨1个,花椒10—20颗,冰糖适量。

做法:将雪梨洗净,从上方1/3处切开,用勺子将梨核挖出,在挖空的雪梨中放入花椒和冰糖以及适量的清水,切下的梨盖盖回,隔水蒸30分钟即可。

功效:温肺散寒止咳。

蒸大蒜水

材料:大蒜3—4瓣。

做法:大蒜拍碎放入碗中,加入一粒冰糖(血糖高的人群可用盐替代或者不放调味品),加入半碗水,加盖隔水蒸15分钟,晾温热后喝水。

功效:缓解风寒咳嗽症状。

可乐姜汤

材料:可乐1瓶,生姜半块。

做法:姜切片或切细丝,可乐倒入锅中,加入生姜,小火煮开,慢熬10分钟,令姜味渗入可乐中,晾温热后喝。

功效:祛风散寒,宣肺止咳。

编辑:何海清
值班主任:莫松萌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开云(中国)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用“科技魔法”实现农产品“七十二变”
  • 安徽黄山:卖花渔村梅花开
  • 遂溪县全力以 “复” 冲刺 “开门红”
  • 文章湾村年例盛景:簕古龙领衔,续写非遗传奇
  • 非遗盛宴文化惠民
  • 【专题】聚焦2025年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