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牛一羊”科学化饲养产业化发展,“两条鱼”健康成长助力农户增收,“一树一叶”让林下经济开启双赢模式……放眼雷州半岛,一项项新技术正赋能热带特色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据2月16日《湛江日报》)
应该说,湛江实验站的工作,其意义在于通过科技手段,解决传统农业面临的诸多难题,推动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无论是雷州山羊的舍饲化养殖,还是罗非鱼疫病防控,抑或发展橡胶林下间种斑兰叶的林下经济模式,都展现了科技在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方面的巨大潜力。这些创新实践不仅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还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为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由此可见,科技赋能农业发展成为必然选择。不可否认,面对农业竞争的加剧和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传统农业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已难以满足市场对高品质、绿色生态农产品的需求。湛江实验站选择科技赋能之路,正是看到了科技是提升农业竞争力的关键所在。通过引进和研发新技术,解决农业生产中的瓶颈问题,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在湛江实验室的实践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要向“新”强动能。舍饲化养殖提高养殖效率,中草药防控保障农产品安全,林下立体种植则实现土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这些技术突破,让农业生产从“靠经验”转向“靠数据”,从“凭感觉”升级为“凭技术”,农业的“含新量”不断提升,也推动了其“含金量”的持续增长。要以“融”促升级。从“草畜一体化”到“斑兰叶全产业链”的打造,再到林下“生金”循环模式的推广,产业链的延伸与拓展,让农业成功摆脱“低端锁定”,向高附加值领域迈进,实现了产业的整体升级与价值重塑。要用“心”筑生态。报道中的“科技特派员”角色令人拍掌叫好,他们深入田间地头“把脉问诊”,增强农户的种养殖信心;成立“湛江市中热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打造技术“孵化摇篮”……这一系列举措共同营造乡村振兴的创新氛围。看得出,是这些科研成果“接地气”、让农民“尝甜头”,科技发挥了最大效应。
下一步,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路上,我们要继续做好融合文章,强化科技支撑,以科技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我们相信,当科技的“种子”播撒热土,当创新的“活水”润泽乡野,乡村的沃野田畴将生长出更多“共富故事”,推动我市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