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坡头区龙头镇莫村的各个养殖塘迎来了一年中热闹的日子,在养殖塘水池边,一筐筐斋鱼(鲚鱼)被捞起,随后运往各个市场,“游”往千家万户的餐桌。
“今年预计能收获斋鱼8000斤,产值25万元左右,这个季节市场上的斋鱼供不应求,很受消费者欢迎。”在龙头镇莫村察背垉,刚捕捞完斋鱼的养殖户招建军笑盈盈地说,每天早上6时把斋鱼运往市场,7时就能卖完,有时档口前还会排起长队。
“莫村鲚鱼芷寮蟹;塔端泥丁黄坡(沙)螺。”一句古老的地方特产顺口溜,道出了莫村斋鱼在当地“海鲜界”的地位。莫村位于龙头镇西南部,三面环海、沿海海岸线较长,来自龙王湾的海水带来了大量的有机物、无机盐和浮游生物,泥质肥沃的海湾滩涂,富含斋鱼生存需求的微生物资源,为斋鱼的生长和繁殖提供了优质饵料,孕育出适合斋鱼生长的独特地理环境,让莫村出产的斋鱼别具一番风味,深受食客喜爱。
莫村斋鱼的食法也颇具特色:鲜活的斋鱼洗净后放入瓦煲中,加一点清水和少许盐,无需加任何配料,文火煲熟即可。这样煲熟的莫村斋鱼,打开锅盖,就能闻到一股独特的鲜香味道,由于斋鱼油脂丰富,汤汁上还会飘着一层金黄色的鱼油;动起筷来,脆嫩的鱼头、鱼肋会立即分离,夹起白嫩顺滑的鱼肉放进嘴里,满口鲜香、肥而不腻,无一点腥味。
斋鱼又名鲻鱼、鲚鱼或乌鲻,一般体长为20至30厘米,喜群居于近海及入海口,属年生种类,一年可捕捞一次。莫村斋鱼一般每年3月左右放苗,经过8至9个月的生长,便可收获上岸。“熟悉莫村斋鱼的都知道,这种鱼对生活环境要求十分挑剔,且基本只以水面的浮游生物为食,基本不吃饲料,这也造就了莫村斋鱼有机海鲜产品的特点。”招建军说。
一条鱼兴一方产业。据了解,莫村斋鱼年产量约10万斤,产值约300万元,计划用舌尖鲜味打响“莫村斋”品牌。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