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莫问收获 但问耕耘

2024-08-05 14:03 来源:湛江晚报 作者:文字开云(中国)均由黄茵怡提供

高考成绩尘埃落定后,我终于可以平静地审视我的高中三年。这是辛勤的、负重的、无时无刻不思变的岁月,它给我的感受是:辛苦是人生的常态,辛苦中有力量,唯有辛苦而求变,人的进步才有真源泉,唯有亲历了艰难困苦之行动、寤寐求之而不得之热望、悲喜交集之煎熬,我们回首往昔岁月时,才能够无怨无悔。

黄茵怡 历史类总分671 录取院校:北京大学

保持活跃思想  维持动力学习

保持思想活跃是我维持动力学习的最重要因素,这包括任何一个领域、任何一种知识。在高一还学习物理的时候,我会利用课余时间看量子力学纪录片、蹭大学物理的视频课、了解高级公式,后来决定选历史类,我依然没事就学学高等数学。高阶的知识很少应用于日常做题,却极大拓展了我的学科视野,激发了我对各学科的热爱。虽然我知道对于志在文史哲的我来说,这些知识也许一辈子都不会用上,但是单纯理解深奥的知识这一点就让我感到喜悦。

对待我深爱的文史哲更是这样,我会因为一个生僻的词语上溯字典、典籍、造字,会因为一句诗联想到无数句古文、于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我依然记得,在深夜里我独自高声读《报任安书》甚至于泪下,在雨天里我朗诵《永州八记》忽然了悟了我想拥有怎样的人生。不放过任何一个点、力求全部搞懂的求知欲,使我在学业上收获了很多意外惊喜。

此外,活跃的思想还体现在敏锐的反思自我和身边的世界:我的学习状态为什么下滑了、为什么有这样的心理?为什么人的思维是这样的?我要用什么样的方法去改善我的思维弱点、习惯缺陷?这些都是我调整学业的指导。当然,想把文史哲学好,思想要走到社会里去、要留一根弦给政治,观察和思考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才是我辈成长为时代需要的人文知识分子的根底。


有一颗平静的心  把事情做成

自由活跃的思想、对文史哲的追求、对现实政治的关心和社会主义信仰,都让我非常向往北京大学,再加上高二暑假我去燕园本部参加北大夏令营,切身感受到了“五四”新文化的绵延,我一心想考上北大。过高的自我定位和自我要求导致紧张、着急、乱了阵脚,从2023年8月到2024年4月,不管我怎么努力,成绩都很糟糕。对我心态改变很大的是《诗经·邶风·凯风》。它说:“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今人旁注:“儿子虽然自责没有成才,但能有这样的感恩之心,也一定是勤劳善良之人。”那时我突然明白,我受教育不是为了一个分数,我是要成人、要自立,要赡养父母、要回馈社会,成为普通人也可以很有快乐、很有意义,我尽力就可以了。我希望每一个高中生都记住:你不是非要考到某某大学不可,你不是非要有多少名、多少分不可。我高三最经常听的歌是陈奕迅的《富士山下》,我反反复复只为了听一句:“要拥有必先懂失去怎接受”,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应是这样,在彻达的思索后,能够直面即将到来的所有结果,接纳了有缺憾的自己,包容了不尽如人意的环境,然后我们才能够成长,能够承受生命的重量,有一颗平静、淡然的心,这样才能少出错、稳定发挥,把事情做成。

不再只盯着结果 专注于眼前的勤恳

我的高中班主任陈田养老师经常说:“重要的是保持一个对事对物的态度。”确实是这样。高中对我最大的影响是,看问题的角度从目的导向转化为了过程导向,不再只是盯着结果看,而是专注于眼前的勤勤恳恳。

我还记得,高二时学校的红五月,不远处的操场喝彩飞扬、歌声风飘,教室里只有几个人埋头苦读。我的心几欲飘出去,但依然坚持着、投入着,一晚上刷了两套数学模拟卷。如此单调的青春,那一刻我多么憋闷、多么委屈啊,可那是我自己选的。那年8月,我在北大夏令营看了一场顶配的晚会,我突然意识到,一切付出都会是值得的,一切的放弃是为了将来更好地拥有。勤奋付出不仅是学习的时长,更是勤奋地思索:勤奋地查漏补缺、整理知识点、探索方法、苦苦思考和理解难题。一整天都在桌边不带脑子地抄书、做题,这是不难做到的,但调动脑力去整理规划、去理解记忆、去精益求精,却是艰苦的、费神的,然而这才是高效的,“学而不思则罔”。努力去做一件事情本身,投入全部精力去完成的过程本就是对我们成长的锻炼、对我们性格的磨练。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编辑:岑川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开云(中国)

  • 坡头区全面深化数据要素改革
  • 巴黎奥运会 | 樊振东夺得乒乓球男单金牌
  • 巴黎奥运会 | 刘洋夺得男子吊环冠军
  • 高温带火“避暑游”
  • 雷州夏种,无人机播种忙
  • 深圳发布低空经济发展“路线图”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