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湛江市区2024年1—6月出租汽车市场运行监测指标信息报告出炉。其中提到,2024年上半年度,我市网约车市场已趋于饱和。(据8月4日《湛江日报》)
8月4日湛江日报刊发报道称,“市交通运输局提醒,2024年上半年度,我市网约车市场已趋于饱和”。而具体数据是,“市区网约车日均订单量约10次”“单车日均营收约234元,扣除成本因素,月均收入约3313元”。
事实上,这并非孤例。今年以来,全国多地发布网约车行业风险预警,公开提醒慎入网约车行业。预警信息显示,多地网约车运力已趋于饱和,或者远超实际需求。网约车作为平台经济催生的一种新业态,从业司机曾月收入轻松过万元,如今却面临接单难、空车率高的困境。
一方面,网约车行业相对较低的准入门槛以及灵活的工作时间等因素,吸引了大量人员参与,成为很多人弥补收入来源或过渡性就业的一种选择。加之目前我国网约车市场逐步转向聚合平台模式。聚合平台本身不直接提供网约车服务,而是依托互联网技术,与网约车平台公司合作,提供流量入口。这让网约车司机能够同时接入多个平台,从而增加了市场的供给量。但由于打车需求相对稳定且增长有限,这种供给量的增加并没有带来订单量的相应增长,反而加剧了市场的竞争和运力过剩的问题。
另一方面,有的聚合平台出现高额抽佣、订单专卖层层抽佣等乱象,让司机收入不断“缩水”。网约车司机们为了争夺订单不得不延长工作时间、降低价格甚至牺牲服务质量,这不仅降低了他们的收入水平,也损害了行业的整体形象。总的来说,乘客的网约车体验感在下降。在抖音等社交平台上,不乏司乘双方因低价订单附属服务造成矛盾而发布的视频,争议点包括拿行李、开空调、等待时间、远程返程费等。
由此可见,“网约车饱和预警”很有必要。有意从事网约车经营的企业与从业人员,应读懂报道中“客观评估行业从业人员实际收入水平,理性审慎做出从业选择”的提醒,警惕虚假承诺无证也可从业、“合规宽限期”、虚夸高收入等“套路”。与此同时,市场也亟待加强网约车行业监管。比如,制定更为严格的车辆标准、建立更为严格的司机资质审核机制、保障乘客的安全和权益等,以此淘汰不合规的平台公司和从业司机,引导网约车驶向高质量发展之路。
此外,相关职能部门也应主动做好“疏”的工作。要看到网约车饱和现象和网约车从业人员的困境,通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等,引导一部分收入不佳的网约车司机积极转型,千方百计帮助他们拓宽就业渠道,找到营生的“新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