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崇达与师生代表对谈和互动。
“这是一个从一栋楼到另一栋楼需要用跑的地方,多么美好!”
10月23日,当代作家蔡崇达受邀来到湛江市寸金培才学校开展“金色故乡三部曲”分享会——文学创作与灵感探索之旅,为师生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文学创作交流会。活动由广州出版社、广东新华发行集团主办,广东新华发行集团湛江新华书店有限公司承办,通过作家与老师学生的互动交流,搭建作家与读者心灵交会的文学桥梁。
蔡崇达分享自己创作的心路历程
蔡崇达,作家、媒体人,1982年生于福建省泉州市东石镇,曾担任《中国新闻周刊》《GQ》《周末画报》等媒体执行主编、总监,获得《南方周末》年度致敬最佳报道奖、亚洲出版协会特别报道大奖等,个人首部非虚构作品《皮囊》被译成英、俄、葡等多语种,在全球多个国家及地区发行,累计销售逾500万册;2022年8月,发表长篇处女作《命运》;2024年5月,出版小说集《草民》,与前作《皮囊》《命运》共同构成“故乡三部曲”。
学会阅读:相信文学能够看见那些追赶你、逼问你的东西
交流会上,蔡崇达分享自己对于文学作品的看法,他说道:“世界名著已经距离我们的时代一百年、两百年、三百年甚至更久,但一代代人总会看到那本书,因为好的作品通常都是抵达我们内心深处的那些命题,爱、勇气、自由、孤独……这世界每个人的精神、思想感受都不一样,而每个人本质上的很多命题是相通的。”
他继续阐述道:“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成长的变化,那些曾经陌生的情感、未曾预料的事件、正在拓展的视野,都在悄然塑造着我们的内心世界。我们需要更多去理解自己、看见自己,也因此更需要很多陪你往自己内心走去的那些作家,这是文学的恩惠。”
“每个人内心都有很多命题,只不过你是否有能力面对自己困惑的、恐惧的东西,我们要相信文字和文学能够去看见那些追赶你、逼问你的东西。”蔡崇达的话语充满了深情与力量,让在场的师生们深受触动,“我们不必强迫自己阅读,学会阅读很重要,当某天你翻开一本书,它像劈中你一般,把你内心无法表达的部分表达出来,那是一件难得的事情。”
创作之旅:你只要走进他的内心深处 你的写作才会被阅读
“在您今年的新书《草民》的书封上写着一句很有力量的话:‘我们为什么生生不息,我们凭什么生生不息。’请崇达老师介绍一下创作这句话时的想法。”
“‘皮囊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伺候的。’这一句话,应如何解读?请崇达老师解析一下。”
“在三部作品中,您最希望传达给读者的核心思想或感情是什么?”
在分享对谈和互动环节,师生代表围绕蔡崇达新书、以往作品以及个人困惑纷纷向他请教。现场座无虚席,蔡崇达妙语连珠,真诚的回答不时引发在场师生们的热烈掌声和欢笑。
“我很早就开始做兼职,因为我生病的父亲,我想挣钱救他,但哪怕我那么努力,最后他还是离我而去。”蔡崇达从讲述自己个人经历开始,向现场观众缓缓道来自己的写作之路,“我很困惑,为什么一个人拼尽所有,依然无法让命运按照自己所设想的去进行呢?为什么得不到成全?我不停地追问自己,于是我打开内心,把自己一直在逃避的回答不了的命题写下来。”
蔡崇达的回答直击观众内心,观众的情绪跟随他的讲述变换,观众席间一声声的“为什么”,每一句都是学生们对于人生命题的追问。
“我受过诸多阅读的恩惠,我在想,哪一天我也能成为这样的写作者?人类无法被表达的情感和欲望还很多,我希望在你内心无法自我表达和自我理解的部分,你会发现有人在那,有人也陪着你。”蔡崇达表示,陪伴就是文学很重要的工作了。
“写作是当你跟生命较真时,那些回答不了的、理解不了的、问不出来的诸多命题,你会发现处处是文章。”蔡崇达回答道,“你只有走进他的内心深处,你的写作才会被阅读,我写的每本书,都希望通过走进自我内心能走到更多的内心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