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部经典剧作,《牡丹亭》陆续被京剧、浙江的越剧、广东的粤剧改编成当地剧种,把《牡丹亭》改编成雷剧,徐闻雷剧团是第一个。“徐闻把《牡丹亭》改编成雷剧则具有特别的意义,因为汤显祖曾经被贬到徐闻,用徐闻当地的方言来演唱《牡丹亭》将是非常有意义的尝试。”戏剧专家康保成说。
从乡间草根发展起来的雷剧,粗犷、通俗、直白,带着乡野的气息,如何演绎这部婉约清丽的经典?
这是徐闻县委书记梁权财“点题”要做的戏,接到这个任务的时候,徐闻当地的剧作家黄秀拔夜不能寐。汤显祖的《牡丹亭》原著共五十五出,这些剧本的戏并非一次演完,而是根据剧情的发展或定戏情况而定,有时夜以继日地演出,有时隔日演几场,而徐闻现在要做的是一台只有六场的戏,既要尽可能呈现原著的故事原貌,又要进行雷剧唱词的改编,谈何容易?
而且,黄秀拔历尽艰辛找到的《牡丹亭》的剧本,也不是以现在的剧本定准。他在底本的基础上,废寝忘食地研读几天,把人物、对话、唱词划开,改编出六场戏的雷剧版《牡丹亭》。剧本出来后,又经过专家的修改整理为演出剧本,请来邓兆芳导演跟班导排,在导演、编剧、唱腔设计和徐闻雷剧团演员的共同努力下,这台戏终于在6月份登台表演,并受到专家的肯定。
“经典是可以动的,关键看如何动。”雷剧“戏王”、梅花奖得主林奋说。
移植和改编是一个剧种对传统剧目的惯有做法,各个剧种都有,比如粤剧《珍珠塔》、雷剧《春草闯堂》、雷剧《梁红玉挂帅》、雷剧《貂蝉》等,在全国都有许多版本,但是每一个版本的风格韵味都不一样。
“雷剧《春草闯堂》改编自上世纪80年代,综合了好几个剧种的《春草闯堂》才揉和成了现在观众看到的《春草闯堂》。同一个剧目,不同的时代也会根据观众的审美和时代主流进行调整和改编,以适合当代观众的欣赏口味。可以说,现在的《春草闯堂》已经是雷剧的《春草闯堂》,具有了雷剧剧目本身的特点。”林奋说。
“徐闻雷剧团把《牡丹亭》搬上雷剧舞台,这不是偶然,而是一种文化的发展和文化底蕴的沉积。把《牡丹亭》改编成雷剧是有基础的,汤显祖曾经在徐闻办书院,他的事迹在当地广为流传,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社会背景,群众先接受汤显祖,接受汤显祖的贵生思想,进而接受《牡丹亭》。因为有这样的情感和认识基础,改编就水到渠成。”湛江戏剧热心人士柯锦湘如是说。
改编经典是有风险的,一旦驾驭不好,专家不认可,观众不认帐,很可能吃力不讨好。雷剧版《牡丹亭》在不改变汤显祖原著精髓的前提下进行的,剧本对原著进行了浓缩,由五十五场变为六场,分别是闺塾教女、游园惊梦、殒前画像、寻梦拾画、道观相会和掘墓圆梦,整部戏紧紧围绕“情”展形,情节更加紧凑,而且增加了人物,戏剧的舞台呈现氛围更好。从巡演的情况来看,从六月份至今已经巡演了不下十五场,场场群众欢迎,证明这个改编是成功的。
“《牡丹亭》演的是生旦戏,唱段和道白给音乐唱腔提供了一个很大的空间,很适合雷剧唱腔擅长抒情和演悲剧的特点,配上音乐旋律,雷剧的韵味就出来了。”《牡丹亭》中柳梦梅的扮演者李妃林说。
剧中,李妃林与扮演杜丽娘的黄小润演对手戏。两位主角都是当前雷剧的优秀青年演员,两人从民营剧团成长起来,虽没经过正规院校的训练,但都是经过无数次雷剧舞台经验打磨,有着强大的生命力。
雷剧版《牡丹亭》将于明晚在湛江影剧院公演,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