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湛江的版画创作群体以其茁壮的生命力和草根精神,把富有地域特性和时代气息的湛江版画推向全国,走向海外。随后,一代代湛江版画家,续承了版画创作的工匠精神,用刀、用墨,雕琢出了一幅幅时代的印证。
丁华波、陈晓林、黎静波、庄燕梅、杨锦珍是湛江版画群体中5朵耀眼的“金花”,8月6日至28日,她们的艺术才情和对版画的钟情将在霞山法国公使署旧址展出。当惯常拿笔的玉手紧握着刻刀,产生的美也是这般的激荡心灵——
丁华波是一位中学美术教师,她的作品以雷州半岛的乡土风物为题材,线条变形、夸张,有一种古拙的艺术趣味。黑白木刻营造出富于想象的空间,作品极具装饰性。前期,她的画多以渔女为题材,后期以石狗为主,为了表现好石狗,她多次随专家深入雷州采风,了解石狗的历史、种类。她的石狗系列表现的石狗,灵活、可爱、憨态可掬,有的还与傩舞等民俗结合在一起,内容丰富。她以拙的线条表现土的风物,达到了形式和内容的和谐统一。
在湛江港务局工作的陈晓林是位性情爽迈的女子,她的作品也满益着豪迈的激情。经常下港口一线的她,见惯了大港口大工业的豪气冲天和热火朝天的工作场面,作品表现的港口工业题材,也蒸腾着热火朝天的大工业气息,每一幅作品都是一曲劳动者的赞歌。
在机场工作的黎静波,性情娴静温和,她的作品呈现也呈现出诗意的梦幻和浪漫情怀。《岁月》中那只搁浅的烂船,守望着一只只归海的渔船,有着“沉舟侧畔千帆过”的慨叹;《生生不息》的中间是一朵开得正艳的荷花,周边以叶芽、莲朵、莲蓬、荷叶、枯荷等环绕一圈,“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是画家对生命生生不息的思考。
有着娴熟技艺的黎静波,在彩拓、套色上都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套色木刻《南海潮》中,丰富的点线组合有如一支节奏韵律的交响,让画面呈现出特有的形式美,而《沸腾的渔港》,线的组合把天上的云、船队、倒影融为一体,营造出渔船归来热热闹闹的氛围。
庄燕梅是一名中学美术高级教师,她的版画作品延续了工笔的精细和雅致,无论是草丛中憩息的鸳鸯,还是冰清玉洁的荷花,她都表现得细致入微。她通过以三角刀为主的线性组合,以及别出心裁的构成,告诉观者——版画可以有着比工笔更加丰富的表现方式。她作品中营造出的视觉和情绪密密交织的细腻画面,也让人感受到了画家内心优雅的情调和诗意的美感。
制作这样的版画,是需要工匠精神的,一幅1.2×1.2的版画,从绘制、刻版到印刷,需要几个月的时间!在她展出的作品中,就在两幅这样的大制作。站在这些黑白木刻前,看着极富美感的刀法组织,你不得不佩服一个握刀的玉手创造出来的美好。
杨锦珍是湛江市艺术活动中心的美术老师,也是我市最年轻的女版画家。她的作品以表现都市生活、海港风情为主,朴素,自由,不拘,富于联想,散发着青春的气息。《出航前奏》,表现了渔船出海前,渔民在船上张罗渔网,做出航前的准备,富有渔家气息;《城市交响》表现的是城市繁忙的交响和紧张的生活节奏。
5位女版画家的作品,语言丰富风格多样,各具才情、各有思考。观其作品,品其灵性,悟其慧心,自是一件赏心乐事,进而对湛江的版画群体有了更高的寄望——期待新一代版画家,能有更开阔的思维,更大胆的尝试,更丰富的表现,把版画艺术推向另一个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