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日期间,龙海天游人如鲫。孙昊声 摄

近日,《中国第一长滩兴衰启示录》报道龙海天18年来的兴衰史以及政府决定重振龙海天的战略决策,立即引起了龙海天现有投资者与潜在投资者的高度关注。开发区旅游局局长周耿告诉记者,近一个多星期以来,他先后接到了30多个咨询电话,向他打听政府未来的开发思路以及是否出台新的优惠政策等等。“关注度虽然高了,但观望情绪依然严重,大家都在翘首期盼政府出台新的开发细则。”
三天小长假,龙海天景区总收入不到14万元,接待游客约2.4万人次,而一墙之隔的北海银滩景区三天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8.3万人次。两相对比,龙海天接待的游客还不及后者的零头。
记者“五一”再探龙海天
中国第一长滩:喜忧参半“小黄金周”
尽管没有高档的酒店会所,亦没有特别的旅游产品,只有无序开发后累累伤痕的中国第一长滩,在这个“五一”,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依然一拥而入,让这个蛰伏多年的景区,出现昔日的繁华和喧嚣。“五一”三天,景区共接待游客2.4万人次,与去年基本持平。从表面上看,游客人数并不少,但与北海银滩、深圳大梅沙、阳江闸坡等省内外知名的滨海旅游度假区相比,龙海天的游客还不够后者的一个零头。旅游项目缺乏、游客来源单一,短暂的热闹背后,“中国第一长滩”的品牌价值到底还剩下多少?
喜 魅力犹存 3天接待游客2万余人
4月29日,“五一”小长假的第一天,记者一行驱车来到龙海天旅游度假区,感受到了不一样的龙海天:两公里的长滩上处处可见嬉戏的人群,林荫小道车流不息,身穿泳衣的游客来来往往,滨海浴区周围的马路挤满了各类小摊位,摊主们正大声吆喝着招徕生意,整个景区好不热闹。2公里长的海岸线上,挤满了各方游客,长滩上太阳伞一线摆开,人们小心试浪,踏弄惊涛,整个龙海天,交融着欢呼声和浪涛声……
这一切仿似回到了10年前。正在瞭望塔上指挥调度的开发区旅游局局长周耿告诉记者,从上个礼拜天开始,龙海天就开始“热”了起来,每天下午都有很多游客过来玩水冲浪,当天进入景区的游客超过7000多人。抱着“金饭碗”的龙海天景区,凭靠残存的品牌价值和魅力,依然让人心动。“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龙海天还是有一定吸引力的。”说起景区为何“变热”,周耿分析说,湛江天气炎热,龙海天自身旅游资源优越,拥有较为完善的配套设施,这对那些喜欢玩水冲浪的游客而言,还是有一定吸引力。
当天傍晚,记者先后走访了东海坉、康龙、北苑等几家正在营业的酒店,发现各酒店均已预定完毕。景区内的大排档也是人流如潮,一名摊主告诉记者,这几天档口都坐得满满的,服务员和厨师们都忙得不可开交,前天他还将已怀孕好几个月的妹妹请过来帮忙。
忧 客源单一 品牌流失困局待解
“从表面上看,东海岛好像又热闹了起来,但热闹背后确是重重隐忧。”周耿指着沙滩上嬉戏的游人说,虽然旅游部门做了很多工作,但也仅限于“小修小补”,解决不了景区土地权属问题,根本无法化解“中国第一长滩”品牌流失的危机。
记者采访了解到,“五一”期间,来龙海天旅游的游客绝大部分是湛江高校学生和本地游客,景区内很难见到外地游客。除了游客来源单一之外,景区内旅游项目也没有什么变化,游客除了过来游泳冲浪以及玩玩沙滩摩托车之外,再也找不到其它好玩的项目。
虽然是旅游旺季,但成排的别墅依然大门紧锁,有些窗户上都已经蒙上一层厚厚的灰尘,景区内的宾馆、饭店、大排档依然保持原有数量,并没有因此而新增一家。“我们这里好点的酒店要460块钱一晚,这种价格如果在市区就能住上四星级酒店。”周耿介绍说,很多高端的消费者都会在心里算这样一笔账,他们更倾向于住在市区而不是龙海天,而低端的消费者常常是当天走当天回。“如果一个景区不能留下客人住2-3晚,这个景区的利润就很难有突破。”很多大排档虽然是人满为患,但消费群体主要以中低端客户为主,消费能力并不强,很难吸引到高端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