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深入践行大食物观 加快“农业大县”向“食品工业强县”转变进程

2025-02-06 19:00 来源:湛报策划 作者:刘剑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了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重要性,这一精神也为践行大食物观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方向。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是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供给、端牢中国饭碗的重要改革举措,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大食物观”一脉相承。树立大食物观,农林牧渔并举,是党中央提出的明确要求。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湛江期间指出“要树立大食物观,既向陆地要食物,也向海洋要食物,耕海牧渔,建设海上牧场、‘蓝色粮仓’”;今年国办印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践行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意见》,明确三方面十四项重点任务,这是党中央立足“三农”发展新形势,顺应食物消费结构新变化所提出的新要求,对遂溪推动传统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转变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大食物观内涵丰富,涵盖育苗、养殖、加工、流通、销售等完整供应链条,贯穿遂溪粮食安全、耕地保护、产业发展、生态环境等多项重点工作。践行大食物观,既是握紧“手中粮”的必然要求,也是捧好产业“金饭碗”的基本路径,要通过深化践行“大食物观”体制机制改革,推动产业链绿色高效、特色资源物尽其用和县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遂溪优势体现在:

一是资源优势。遂溪农海资源丰厚,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连续3年全市第一、多年全省前列,其中2023年农业生产总值超251亿元,占全县总产值近六成、全市农业生产总值超20%,累计获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12个、省级名牌产品18个。去年新增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2家、省级以上生猪产能调控基地15家、省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8家、省级现代化美丽牧场1家;生猪养殖存栏65.3万头,出栏超111万头,连续17年被评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火龙果种植面积超7.6万亩,甘薯种植面积约50万亩,甘薯产业实现全产业链产值约100亿元,“火山红薯”成为高端甘薯品牌代表,“仙品荔”连续两年领跑广东荔枝销售“第一棒”,一批优势农产品走进湾区、走向全国、走出国门。且遂溪海洋资源丰富,海岸线超150公里,拥有2家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7家省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去年渔业总产值接近70亿元,连年稳居全市第一,实现渔业产值全市“三连冠”。对虾、金鲳鱼等水产养殖面积超2400亩,遂溪金鲳鱼、乐民花蟹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实现金鲳鱼年产值超4亿元。

二是产业优势。有良好的种业产业基础,覆盖种植、畜牧、水产三大产业,有优质种植业种苗生产企业4家,国家畜禽种业阵型企业1家、省级以上核心育种场3家、省级广东小耳花猪保种场1家等发挥生产核心种源作用、带动县域种猪场发展至33家,3家省级对虾良种场带动县域90家对虾苗场进入发展“快车道”;对虾种苗繁育产量约占全省40%、全省第一。恒兴、新海茂突破了白对虾种业卡脖子问题,碧海湾在国内首个实现沙虫苗人工孵化。此外,南繁所、南方国家级林木种苗示范基地分别是遂溪县农业种苗、林木种苗龙头,带动县甘蔗种苗、番薯种苗、桉树种苗发展;建成全省首家脱毒甘薯苗生产基地,每年可生产和推广脱毒薯苗2亿株。有良好的食品工业基础,去年规上食品工业总产值约117亿元,省产业转移园被认定为省健康食品特色产业园,是湛江唯一入选省首批食品工业培育试点县、健康生态食品产业集群是粤西唯一入选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预制菜产业园区累计入驻企业13家,预制菜产业集群产值约40亿元,遂溪大健康食品产业具有资源禀赋充裕、产业基础扎实、发展态势良好等有利条件。且县土壤硒含量超出全国平均值10%,所种植的农产品普遍富硒,具备健康生态食材原料“大基地”优势。今年10月举办了首届“九九百岁重阳节”活动,将加速布局康养产业全链条,擦亮长寿之乡品牌。尤其依托遂溪南药产业优势发展大健康产业,推进医养结合,遂溪已被列为第六批生物医药重点地区名单,目前产业涵盖南药全产业链,正借助省药监局、农垦等纵向帮扶力量,加强南药种植和研发,深入挖掘特色南药药用价值,开发更多南药产品。

三是物流优势。遂溪交通条件便利,遂溪大道与湛江大道全线通车。遂溪已形成从生产、仓储、运输到销售全链条物流配送体系,特别是电商产业领跑全省,去年电商网络销售额超15亿元、增长超10%,孵化年网销额千万元以上企业超20家,省委常委会今年到遂溪县调研时对遂溪电商工作给予肯定;在拥有3个“国字号”招牌基础上,是全省唯一入选全国第一批农村电商“领跑县”案例,同时以电商拓展物流,大宗电商产品出港物流成本下降超30%,经验全省推广。

下一阶段工作中,遂溪县要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县域振兴步伐,结合县域优势,紧扣推进农业现代化上走在前、高水平建设农业强县目标,把深入践行“大食物观”融入“百千万工程”,自觉在保障粮食安全、促进生态保护、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过程中,广泛开发食物资源,拓宽农业生产空间领域,加快建设产业强、镇村美、生态好的新时代遂溪。重点抓好以下:

一是促进食品产业提质升级。食品工业上游涉农,中游涉工、下游涉商,贯穿一二三产业链,对于优化供给、扩大内需、促进循环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和“百千万工程”纵深推进,以及在新消费形式推动下,食品工业成为产业发展的新“风口”,坤明书记多次强调食品工业发展对助推全省产业发展的作用。食品工业是遂溪县谋划的三大“百亿级产业集群”之一,也是推动遂溪产业转型升级重要突破口,要以食品工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重塑产业全链条,打造以“绿色生态、养生健康、药食同源”为特色的食品产业,改变遂溪农海产品粗加工和买原材料的现状,以精深加工提升产业竞争力。种养端,要放大原料优势,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和大力开展海洋牧场双轮驱动,以火龙果、生猪、南药等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以及深海网箱养殖优势产区产业园为引领,带动全县种养领域实现园区化、规模化、产业化,形成多个产值超30亿元的特色农业产业集群,打造食品工业原料“大基地”。加工端,制定完善食品工业标准化生产体系,高起点高标准建设遂溪预制菜产业园,强化产业培育,以特色种养、特色传统食品、大健康食品为重点,开发遂溪专属性特色产品,以特性和品质赢得市场,推动食品加工制造产业规模稳定增长。同时大力发展富硒功能和食品健2康产业,加速形成健康食品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产业链,打造“生态+绿色+富硒+有机+康养”食养品牌。

二是培育旗舰式食品企业。紧紧围绕创建省食品工业强县的目标,立足绿色生态、养生健康、药食同源战略方向,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大力引进上下游配套企业,以链聚能、集群成链,推动食品工业在产业规模、品牌打造、科技创新、生态体系等方面进一步提升。要强龙头、育集群,水产以恒兴食品为龙头,培育预制菜、水产养殖产业集群;药食同源食品以福东海为龙头,培育健康食品、休闲食品集群,打响“北有同仁堂,南有福东海”的口号;农产品加工以佳淳农业为龙头,培育特色农产品加工食品集群,成为打响遂溪县域特色优质品牌。要延链条、提能级,全面梳理食品工业龙头企业产品链业态,理顺产业链条中不同环节企业的关联性、协调性,提高专业化分工与协作水平,保证上中下游环节之间有效衔接。重点强化产业链精准招商稳固食品发展基底,深度借鉴河南漯河市产业链上下游联动发展模式,完善绿色食品产业链招商图谱,围绕食品工业上下游产业链开展专题招商,推动糖业、饲料业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优势食品加工业延链补链强链。同时着眼产业链条缺失环节、关键配套企业,推动补充式招商、填空式招商,配套引进和完善包装、仓储、运输、营销、信息等配套服务。

三是打造科技强农新引擎。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是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一招”,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打造“舌尖上的新质生产力”。要以科技创新增强企业竞争力,鼓励龙头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建,利用省药监局纵向帮扶及与高校合作共建的契机,充分利用湛江湾实验室、南繁种业湛江研究所、广东海洋大学、岭南师范学院、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等科研院所资源,积极探索产学研合作模式,加快成立农产品加工技术创新中心。如佳淳农业通过与新技术合作,建立自主扩繁的微藻肥料“田头工厂”,提升“火山红薯”的口感和产品抗病能力;正借助省直纵向帮扶资源,谋划打造甲壳素产业集群。积极推进现代种业振兴,发挥农业生物种质资源库等优势,积极开展农业优势品种育种攻关。通过探索“科研院所+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加快形成种业龙头企业阵型,培育一批优质种业龙头企业,进一步完善遂溪县种业产业结构。

四是推动农业品牌化、数字化。遂溪农业领域“长腿”很长,但“短腿”也很短,体现在农业体量很大、但大而不强,农业品种丰富、但多而不优,农业品牌众多、但杂而不亮。虽然在火山红薯、仙品荔等自有品牌打造上取得不错成效,但影响力还有差距。推动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工业强县转变,关键在于品牌建设,要加快建立优质产品标准,统一规划、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品牌,按照区域公用品牌打造与县域优势结合、特色品牌打造与绿色安全结合、农业品牌打造与农产品深加工结合思路,加快建立完善农产品品牌建设总体规划,推动区域公用品牌、特色品牌、农业品牌相互促进,改变农业品牌“小散弱”现状,提升核心竞争力,让遂溪“土特产”走得更远、卖出品牌。注重加强品牌监管和保护,全面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属地管理责任,加快建设农产品溯源中心,强化食品安全管控。利用“国字号”招牌优势,培育电商产品,做好精选产品、精准对接、精培品牌“三精文章”,通过系列品牌营销活动,畅通线下线上销售渠道。深化与京东集团、亿码慧科技公司等企业合作,全面提升农产品生产、流通和营销数字化水平。

五是推进农文旅深度融合。“大食物观”要求对资源要素的组合利用,近年来“互联网+”“旅游+”“生态+”深度渗透并融入农业农村发展各个领域和环节,催生诸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遂溪县拥有优越自然生态、深厚长寿文化等优势,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9%以上,县内分布众多特色旅游资源,有连片6000亩北潭红树林保护区、全国最大玉蕊天然林,有小马尔代夫之称江洪“仙裙岛”、最美拍摄日落点草潭角头沙等自然生态景观,通过近年来发展已具备一定知名度。要抓住“反向旅游”消费新热潮,深耕资源盘活利用,尤其聚焦短板不足,在“文旅品牌提质上争优、文旅服务提升上争先、文旅消费提档上争效”上下功夫,加快打造出一批有品位、有内涵、有体验的精品项目,以“差异化”的思维打造特色鲜明的“六色”文旅品牌,讲好“遂溪故事”,让更多的文旅场景出圈,更好实现“流量”向“留量”突破。注重推动乡村产业横向拓展功能,结合醒狮文化、糖祖习俗、游鱼文化等元素,深入挖掘遂溪历史文化与人文价值,引导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深度结合,打造农业示范综合体,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把康养元素深度融入文旅发展,推进医养结合,培育中医药、休闲、研学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田园养老”“旅居养老”,把遂溪打造成为“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长寿康养城市。

六是增强县域承载力。国办印发《意见》中明确要求践行大食物观要“从耕地资源向整个国土资源拓展”,而土地要素保障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与前提,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解决土地要素保障最优选择。目前遂溪县东片区、杨柑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方案获省批复,遂溪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将加快项目实施进度,探索多元化的优化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发展路径,加快形成良田集中连片、村庄布局优化、产业集聚发展、生态健康优美的土地保护利用新格局,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能、腾出空间。

七是提升区域协调发展效能。县域发展,镇村是主战场。要把镇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以产业为抓手,打破行政区划边界,以城乡要素自由流动、产业交叉融合、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为支撑,健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结构一体、双向融通的政策体系。要鼓励镇街因地制宜、错位发展,以典型镇创建带动全域提升,重塑城乡协同的结构优势、综合效能和整体效应,实现各镇主打产业不同、社会治理模式各有特色。按照“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的要求,深入推进乡村建设,统筹好农业生产、居住生活、乡村建设各方面功能,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推动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地全面提升。

八是全力打造优质市场环境。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决定》中指出“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同时中央连续印发了《关于规范招商引资行为促进招商引资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公平竞争审查条例》等文件,明确了招商引资红线底线,标志着“税收返还、土地让利”的粗放招商模式已经过去,当前招商引资从过去拼政策向拼服务转变。要以服务好现有的企业就是最好招商引资理念,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转观念、拼服务,推动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更好结合,不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靶向打通营商环境“中梗阻”。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以审批“减法”换取企业效益“加法”,落实好园区招商服务“七件套”,落实好县领导挂点服务重点企业、联合服务检查企业等机制,让“有事必达、无事不扰”成为服务企业常态,服务企业落地快、留的下、发展好。


编辑:何冠霖
值班主任:李文莉、陈纪臻、冯斐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开云(中国)

  • 【专题】聚焦2025年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
  • 筑牢制造业“底盘”  现代化产业向“新”提质
  • 春节假期琼州海峡发送旅客98.2万人次
  • 特呈岛红树林成春节生态游热点
  • 春节假期廉江接待游客约101.4万人次
  • 中国男子水球队在湛冬训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